便有个根据了。"高公笑道:"此画来处有因,当为足下任捕盗之责,且不可泄漏!"是日酒散,叫两个孙子出来拜了先生,就留在书房中住下了。自此俊臣只在高公门馆,不题。
却说高公明日密地叫当直的请将郭庆春来,问道:"前日所惠芙蓉屏,是那里得来的?"庆春道:"卖自城外尼院。"高公问了去处,别了庆春,就差当直的到尼院中仔细盘问:"这芙蓉屏是那里来的?又是那个题咏的?"王氏见来问得蹊跷,就叫院主转问道:"来问的是何处人?为何问起这些缘故?"当直的回言:"这画而今已在高府中,差来问取来历。"王氏晓得是官府门中来问,或者有些机会在内,叫院主把真话答他道:"此画是同县顾阿秀舍的,就是院中小尼慧圆题的。"当直的把此言回复高公。高公心下道:"只须赚得慧圆到来,此事便有着落。"进去与夫人商议定了。
隔了两日,又差一个当直的,分付两个轿夫抬了一乘轿到尼院中来。当直的对院主道:"在下是高府的管家。本府夫人喜诵佛经,无人作伴。闻知贵院中小师慧圆了悟,愿礼请拜为师父,供养在府中。不可推却!"院主迟疑道:"院中事务大小都要他主张,如何接去得?"王氏闻得高府中接他,他心中怀着复仇之意,正要到官府门中走走,寻出机会来。亦且前日来盘问芙蓉屏的,说是高府,一发有些疑心。便对院主道:"贵宅门中礼请,岂可不去?万一推托了,惹出事端来,怎生当抵?"院主晓得王氏是有见识的,不敢违他,但只是道:"去便去,只不知几时可来。院中有事怎么处?"王氏道:"等见夫人过,住了几日,觑个空便,可以来得就来。想院中也没甚事,倘有疑难的,高府在城不远,可以来问信商量得的。"院主道:"既如此,只索就去。"当直的叫轿夫打轿进院,王氏上了轿,一直的抬到高府中来。
高公未与他相见,只叫他到夫人处见了,就叫夫人留他在卧房中同寝,高公自到别房宿歇。夫人与他讲些经典,说些因果,王氏问一答十,说得夫人十分喜欢敬重。闲中间道:"听小师父一谈,不是这里本处人。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王氏听说罢,泪如雨下道:"复夫人:小尼果然不是此间,是真州人。丈夫是永幕县尉,姓崔名英,一向不曾敢把实话对人说,而今在夫人面前,只索实告,想自无妨。"随把赴任到此,舟人盗劫财物,害了丈夫全家,自己留得性命,脱身逃走,幸遇尼僧留住,落发出家的说话,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哭泣不止。
夫人听他说得伤心,恨恨地道:"这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