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从小晓得些弓马;今在指挥家,带了同往蓟州任所,广有了得的教师,日日教习,一发熟娴,指挥愈加喜欢;况且做人和气,又凡事老成谨慎,合家之人,无不相投。指挥已把他名字报去,做了个应袭舍人。那指挥在巡抚标下,甚得巡抚之心。年终累荐,调入京营,做了游击将军,连家眷进京,郑舍人也同往。到了京中,骑在高头骏马上,看见街道,想起旧日之事,不觉凄然泪下。有诗为证:
昔年在此拾遗金,褴褛身躯乞丐心。
怒马鲜衣今日过,泪痕还似旧时深。
且说郑游击又与舍人用了些银子,得了应袭冠带,以指挥职衔听用。在京中往来拜客,好不气概!他自离京中,到这个地位,还不上三年。此时王部郎也还在京中,舍人想道:"人不可忘本,我当时虽被王家赶了出来,却是主人原待得我好的。只因袁尚宝有妨碍主人之说,故此听信了他,原非本意。今我自到义父家中,何曾见妨了谁来?此乃尚宝之妄言,不关旧主之事。今得了这个地步,还该去见他一见,才是忠厚。只怕义父怪道翻出旧底本,人知不雅,未必相许。"即把此事,从头至尾,来与养父郑游击商量。游击称赞道:"贵不忘账,新不忘旧,都是人生实受用好处。有何妨碍?古来多少王公大人,天子宰相,在尘埃中屠沽下贱起的,大丈夫正不可以此芥蒂。"
舍人得了养父之言,即便去穿了素衣服,腰奈金镶角带,竟到王部郎寓所来。手本上写着"门不走卒应袭听用指挥郑兴邦叩见"。
王部郎接了手本,想了一回道:"此是何人,却来见我?又且写'门下走卒',是必曾在那里相会过来。"心下疑惑。元来京里部官清淡,见是武官来见,想是有些油水的,不到得作难,就叫"请进"。郑舍人一见了王部郎,连忙磕头下去。王部郎虽是旧主人,今见如此冠带换扮了,一时那里遂认得,慌忙扶住道:"非是统属,如何行此礼?"舍人道:"主人岂不记那年的兴儿么?"部郎仔细一看,骨格虽然不同,体态还认得出,吃了一惊道:"足下何自能致身如此?"舍人把认了义父,讨得应袭指挥,今义父见在京营做游击的话,说了一遍,道:"因不忘昔日看待之恩,敢来叩见。"王部郎见说罢,只得看坐。舍人再三不肯道:"分该侍立。"部郎道:"今足下已是朝廷之官,如何拘得旧事?"舍人不得已,旁坐了。部郎道:"足下有如此后步,自非家下所能留。只可惜袁尚宝妄言误我,致得罪于足下,以此无颜。"舍人道:"凡事有数,若当时只在主人处,也不能得认义父,以有今日。"部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