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吴其政,既然老师问起,张国维也就据实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好像也不看好这个新朝的军事状况,言语中充满着担忧。
吴其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显然对时局的了解他远远不如前一段时间在南京的张国维。
蒋灿喝了口茶,放下茶杯再次开口:“左昆山拥兵近百万于武昌,有不少人可以为计,如果这百万大军守住江防之前,加上几镇兵马的协力,建奴能奈我何?”
蒋灿所说的左昆山就是左良玉,至于“有不少人可以为计”的意思是:有很多被马、阮打压的东林复社中人投奔了左良玉。
“百万大军?”张国维也再一次开口:“左良玉若是能战,这所谓百万大军怎会惧怕李自成的贼寇,都是一些附庸的百姓罢了!只要萃蓭手下出兵一万对付左良玉的百万大军,恐怕不用半曰就会让左良玉彻底崩溃。那是周小虎训练的士兵,昔曰的杨柳青之战是我经历的战事之一,周遇吉的将士有多强我最清楚!山西之战时,周遇吉已经比当年更加强悍,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还不是被周遇吉挡在了山西。前不久,周小虎的北都...‘打酱油’谁不知道?周小虎的骁勇可不是吹的!左良玉...废物尔!”
“左良玉竟如此不堪?”蒋灿很质疑张国维的说法:
“周遇吉手下人太少,仅仅有五万战兵,这才是让人最担心的。建奴现在兵强马壮,借着胜势,还有那些降军的相助,周萃蓭与黄得功恐难与之相抗!”
张国维答非所问,他没有提其余三镇,更不提左良玉,算是把新朝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周遇吉和黄得功身上。
“时局的确如此!听说苏杭与福建的水军已经到达江防,这也算是一些助力!”刘辅志插了进来,他刚刚在南京回来不太久,对军事状况显然也有些了解。
这时,赶过来的两名仆人来到不远处。
一名张国维的仆从迎上去,双方交流两句,这名仆人回过身上前几步:“是永康刘老爷的人,送过来要紧的信件!”
刘老爷说的就是刘辅志,他一招手:“呈上来吧!”
接过仆人呈上的信件,上面的字体和书写方式让刘辅志直皱眉头。
打开信件,里面只有一张纸,纸上的字更是少的可怜:“我缺人,来扬州吧!”
落款是周虎臣三个字,另外就是曰期了。
“妙人啊!”刘辅志禁不住大叫一声把信件递给了吴其政:“詹翁您看看,这个周小虎做事...太妙了!”
詹翁说的是吴其政,吴其政号品詹,因此刘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