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43号船坞(2 / 4)

舰队 都是书荒的错 3115 字 2021-06-07

密度在地球人类看来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即使是整个地球的年发电量,大约也只有这么一个电池的1/5(中国大规模使用聚变电站之后),但是在宇宙中这只是最低级的用于交易的电池。二级电池虽说只有四级文明的科技实力才做得出来,其能量级数已经无法用数量词来形容了。如果非要用,只能是无穷大。而整个银河系都没有的六级文明制造出来的三级电池,其能量级数虽然科学计数法可以写得出来,但那数字已经毫无意义了,人类根本无法理解那么大密度的能量究竟是如何储存的,早该发生大爆炸或者塌缩成黑洞了。

至于说“能量大自然中有的是,只要多建一些发电厂就是了。”先不提能量提取会存在一个损耗的问题,光是能量的枯竭就是一个避不开的症结。并非说到了宇宙时代能源就是无限的了,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没错,可太阳的染料其实也是有限的,开发难度与开发收益同样也是成正比的。四级文明也没本事像是钻油井一样真正的开发太阳的能源为己用,三级这些文明就更别提了。而且自己如果将太阳以外的行星上的能源全都破坏式开采殆尽,那么到时候子孙后代又拿什么去继续发展呢?而且目前来看也没谁可以做到100%提取能量,与其自己挥霍下辖星域的能源,还不如通过交易从别的种族那里获取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就算是去所谓的偏远星域进行开发,难道就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而且相对于自己开发,这种等着别的文明将能源拱手送上,还没有开发周期的能源获取方式显然更令人心动。文明的发展是离不开能源这个催化剂的,所以能源在宇宙中也永远都是有价值的。

行走在特兰特人修筑的43号船坞内,李寒云第一次见识到了如此之多的外星人。巨大的有十来米高,袖珍只有指甲盖大小;有看上全身披着角质甲壳的,也有和人类一样用皮肤接触世界的,有水生生物,也有飞行生物,大自然毫不吝啬它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了千奇百怪的“生物”。

如果是地球的科学家,或许还会惊讶一番,这么多来自不同星球的智慧生物,它们的生存环境肯定都不一样,究竟是如何让它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一点事情都没有呢?例如一只依靠呼吸硫化氢的生物和人类这种依靠呼吸氧气的生物,就注定不可能相安无事。但事实上,这种问题只要在身体表面镀上一层单分子膜就行了,这种由纳米机器人构建的单分子膜选择性过滤能力,可以单独让需要的分子透过,比如氧气分子,而其它分子则无法通过这层单分子膜,如此一来呼吸的永远都是清洁的氧气,而呼出去的废气也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