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做最后的装备检查。”在这生命的禁区里,不会有男孩子与女孩子之分,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里只有为身后二十万人生存而努力的志愿者。四十四名志愿者排着队,站在穿梭机货舱门口,作为领队的李寒云下达着最后一次自检命令。要知道,舱外可是零下一百七十度,要是身上的装备有任何的纰漏,那都是致命的,出去的一瞬间就会被低温环境快速夺走热量,眨眼间便被冻成一座冰雕。
木卫三的风景……怎么说呢,当李寒云第一次脚踏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时,他是激动的,此时正是白天,视野也十分良好,但眼前一片冰封的景色,他怎么都无法将这里与将来二十万人繁衍栖息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什么北国冰封万里雪飘,他丝毫没有那样的心情,心中只有沉甸甸的压力。
虽然他只是愣神了片刻,但其她人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事先制定好的行动预案。首先从穿梭机上开下来的是一辆移动工作站,这是由一名原日本三菱重工的见习工程师山本浩之设计的。他本身其实相当的有才华,这是他和公司里的几名年轻人一起,为曾经的南极工作站项目设计的一款移动工作站,但是在日本那个等级制度森严,即使是企业也要论资排辈的环境下,他们的才能完全得不到发挥,这个设计方案最终无疾而终。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的设计将在比南极更严苛十倍不止的木卫三上发光发热。
这个工作站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2.0版本,原本的1.0根本无法适应木卫三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整个工作站的外壳是直接拆解了安娜号的外装甲制造的,不仅能很好的隔绝严苛的低温环境,而且对放射线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最关键的是,这原本是战舰装甲,而且是地球人根本制造不出来的特种合金装甲,防护力也是相当的出色。工作站内部由原本的四台柴油发电机供电,被替换成了飞船上的电浆电池,电浆电池的电量一次蓄满理论上可以提供工作站运行至少一个月,如果考虑到给其它机械提供能量,至少也能撑好几天。而安娜号不仅可以通过穿梭机为移动工作站带来新的电浆电池,还能通过激光为其充电,只不过这样损耗有些大,而且还有些麻烦和危险,所以远不如更换电池来得方便。
工作站里储备有一个月份量的食物,因为不知道木卫三的冰层能不能直接化开了饮用,所以淡水也备足了半个月的份,省一省,再通过简易净化器再循环出一些淡水来,撑上一个月也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这个工作站有点像是红色警戒里的基地车,不过没有那么无所不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