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和随之而来的敬重才是他最需要的。
有了这个,只要再有王羽的认可,他就可以赢得这支战力超卓,指挥官的水平却有所不足的部队的指挥权,在接下来的河内战事中大放光彩,或是全军覆灭了。。
对贾诩前面的分析,王羽很是惊叹,但最后那句,却让他有些纳闷:“全军覆没?”
“对,全军覆没!”
贾诩郑重点头,很认真的答道:“他虽然有些智略,但毕竟身在民间,年龄所限,阅历也颇不足,对形势的判断有所偏差。他没想到,自从元直在安邑取得大捷,摆脱了郭太、李傕的围追堵截后,形势就已经豁然开朗了,主公您顾忌的另有其事。所以,他将目标定为了张杨和整个河内!”
听到这里,王羽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不是么,魏延谋划了这么久,目标显然不仅仅是救下一个无名校尉和一百兵,他是要以此为本钱,将雪球滚起来。他想突袭安邑,杀了张杨,立下一场大功劳。
贾诩的分析和历史上的那个魏延确实很像。小说里,此人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也是在刘备后有追兵,前无去路的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打开了城门,并且和守城的文聘一通乱战,给刘备进城赢得了时机。
可他没想到,除非荆州军全体倒戈,否则刘备根本就不敢在襄阳与曹操作战。结果刘备跑了,判断形势失误的魏延被晾在那儿了,打光了部队之后,他也只能无奈撤走,千里迢迢的跑去了长沙,继续等待时机。
后来也是他杀了韩玄,迎了久攻不下的刘备军入城。
由此而建,魏延把握时机的能力确实不错,不过和赵云那种专门寻找破绽,攻击弱点的特色相比,魏延似乎更喜欢投机。
历史上,他与诸葛亮的那个著名的分歧,即:奇袭子午谷的策略,同样也是投机套路的。这策略的确有成功的可能,但却非常危险,赢就全赢,输就全输,没有留下任何余地。这种策略在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眼中,自然无一可取之处。
“这样说来,文和,你认为他不适合为将统兵?”
“当然不适合。”贾诩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我军如今强势已成,未来的战役,应以稳健为主,只要自己不露出大的破绽,平定天下的就一定是主公您!魏延新来,可若为副将,他必心有不甘,急于表现,挖空心思找立功的机会,就像在孟津那样。”
“那让他当主将呢?”好歹也是一位名将,王羽当然不会弃之不用,那太浪费了。
“当主将也有不妥,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