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何出?”
“俺是粗人,不太会讲话,不过大伙儿的想法都差不多,朝廷不行了。如果还是从前的太平光景,哪里会有地方官自命诸侯,举兵攻打京城的事儿?先是董卓,又是……咳咳,主公您别误会,俺说的可不是老主公,老主公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大伙儿都很景仰的……”
方悦的口才确实不咋地,心有顾忌,一番话更是说得磕磕绊绊的,不过意思却是表达得很清楚。
世态自在人心,乱世的征兆,连寻常的将校也看得一清二楚。再看了自己本部泰山兵的军容,两相对比之下,有志者岂能不生出点想法来?
“几位都是这个意思?”王羽点点头,向那几名将校问道。
“若得主公接纳,属下等必誓死报效!”几人闻言都是面泛喜色,举拳应诺时,激动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他们的军职都不甚高,最高的两个也不过是军侯,连个军司马都没有。这也难怪,因为他们都还比较年轻,三十岁的方悦在这里,已经算是年纪最大的了。
年轻人一般都不擅长控制情绪,而王羽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又很高,高到了让他们视若神明的程度。
对时人而言,乱世并不陌生,东汉初年的战乱,距离现在也不过百多年而已。其他姑且不论,想在这种世道中保全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颗大树靠着。勇武无双,智谋过人的王公子,无疑是个上佳的选择。
“方都尉你呢?有些话我须得说在前面,你现在是一郡都尉,若是跟了我,就只能从军司马乃至军侯做起了,这样你也愿意?”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郡的最高官职是郡守,国则是国相,只是名称不同,职责、地位完全一样,都是两千石的大员,主导郡国内大小事务。
郡守也被称为太守,下设从事官,亦称从事掾,根据事务的多少,可由郡守自行招募。
在地方官制崩坏之前,郡守主要执掌的是文事,由从事辅佐,兵事则由都尉全权负责。因此,后者的权责只比郡守略低,从秩俸上就可以看出,比两千石的都尉,是相当大的官职了。
尽管如今乱世的征兆已现,官制开始崩坏,地方官的割据性质越来越明显,王匡用以拉拢韩浩的,就是个从事的官职。
不过,方悦如果想待价而沽,找个好主家,也不会很难,谁想在河内站稳脚,总是要拉拢这位拥兵数千,甚得军心的都尉才行。
王羽早有去意,能不能开创出新局面,还在两可之间,他并不打算瞒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