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4(2 / 10)

天国梦 江南灵秀 8679 字 2021-06-07

合百姓的心愿。以前政府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地主也按政府要求做了,政府、地主和佃户三方也没有多大意见。如陆鼎新这样的开明士绅对佃户的关照更是游先勇亲身体会到的,陆家村的佃户家家都受过他的恩惠。

后来政府提出地主把自己种不了的土地主动分给佃户,其出发点无可厚非。一是出了顾啸天这样的土豪劣绅,政府不能听之任之;二是有的地主对佃户斤斤计较,影响佃户积极性,田里的产出不能提高,对天佑国的生存是个大问题。

如今政府效法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希望把天佑国建成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更是得到天佑国百姓真心拥护的。只要看看分得田地的佃户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就不难理解他们高呼“天佑国万岁”是出乎内心的肺腑之言了。

可是话又得说回来,象陆鼎新那样经过世世代代勤俭持家积累下来的财产在一夜之间丧失殆尽的开明地主,难道就活该落得如此下场?他们就不是天佑国的子民,不该享受一个普通老百姓应该有的平等权利?

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如果进一步往后发展,佃户分到田地后,由于各家各户情况不尽相同,劳动力有强弱之分,种田技术有高下之别,勤劳和懒惰也有明显区分,同样的田地产出必然不同,再加上说不定什么时候有了天灾人祸,到时候还会出现有人富有人穷的现象。难道到那时再来一次“劫富济贫”?

想到最后,游先勇得出的结论是:侯老千总和杨主席他们提出的主张是对的,问题出在下面: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这个“歪嘴和尚”毫无疑问就是王涧之。

游先勇继续思考着王涧之来到天佑山圣地后的种种表现,发现自己对这个枫林才子犹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捉摸不透。

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王涧之是个精力充沛、引人注目的核心人物,他的滔滔不绝又慷慨激昂的演讲极具煽动性;他引经据典、时不时冒出几句古典诗词,他显露出来的才华横溢使许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之着迷。尽管有人私下指出他的诗词借鉴痕迹过重,也无伤大雅。须知借鉴也是本领,只要不是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就行。

游先勇觉得他最大的败笔是在锄奸行动中错杀无辜,其后遗症至今仍然无法消除。至于分田分地中荒诞不经的举动更无法让人心服口服。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深得百姓欢心。在乡间田边地头对“王青天大老爷”的赞誉竟有响彻云霄气势,这正是游先勇的迷茫之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