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投笔从戎
杨时中原本是枫林镇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从小受到严格教导,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以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光绪皇帝本欲将他留任京官,恰逢父亲仙逝,便循制“丁忧”归乡。正是这一意外变故,杨时中失去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机会,却逃过了“戊戌变法”一劫。事后,杨时中深为“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折服。
杨时中在京城结识的杨锐正是“戊戍六君子”之一,他听过杨锐数次高谈阔论,对他的维新变法主张颇为赞赏,本欲与他进一步深交,后因家中出事星夜离京,才使他即将迈入维新变法运动的腿收了回来。每当他想起“戊戌六君子”被慈禧太后杀害的血淋淋惨状,他的心头常常不寒而栗。也正是这幕惨剧使杨时中进一步领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道理,便刻苦学习兵法,尤以《孙子兵法》为首选,还常常跟学生交流切磋,以便有朝一日投笔从戎,在乱世中博得立身之地。
杨时中在京城曾结识正六品“千总”候吉水,两人洽谈甚欢,惺惺相惺,常有相见恨晚的感慨。辛亥年,清廷被革命党推翻,候吉水带领千余志同道合的部下在湘西自立门户,自封湘西革命军司令,驻扎在天佑山,他派人力邀杨时**举义旗,意欲拜他为军师。
杨时中打听到侯吉水进驻湘西后的所作所为颇受当地百姓拥戴,与自己忠心报国的抱负十分合拍,便立即动身赴约,帮助候吉水打了几个大胜仗,队伍很快扩编成万余人,极具声势。可惜候吉水劳累成疾,终于不愈,临终前将队伍和家眷全部托付给他。
其时,候吉水的儿子候光煜已长大成人,血气方刚一表人才,杨时中甚为喜爱,视如己出。把他留在身边当副手,教他读兵书,演练兵法。候光煜聪明能干,很快就独挡一面,领兵打过几个小胜仗。杨时中见孺子可教,便将自己的外甥女于蕙真许配给他,约定来年春天举行大礼。
韩一粟等人抵达天佑山时,正是日暮时分。北风吹来,雨住云开,天佑山连绵不绝的峰峦在缓缓离散的黑云中显露出雄姿英发的身影。天边,一道彩虹高挂,似乎一座天桥,把群峰叠翠,连成一片。
王涧之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空气,心情顿为一振,胸怀豁然开朗起来,数日旅途的烦闷即刻烟消云散。他禁不住诗兴大发,高声吟诵:“久困孤凤尘嚣中,一鸣冲天九州颂。金黄蟒袍饰玉带,万民仰慕雷声动。”
于蕙真咯咯地笑:“二哥这一路上疯疯癫癫,一会儿愁云惨雾,无病呻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