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云身后道:“宝山,你怎么来了?”
周步云猛一回头,突感一柄匕首架在项上,已知上了润林的当,暗叫不妙。润林偷袭得手,将其逼到墙角。周步云赔笑道:“润林兄弟,有话好说。”
戚润林低声吼道:“周步云,你以为我可以任由你来拿捏,做梦!留着你,今后也是祸害,现在就抹了你。”
周步云急道:“别,你和宝山的事,我…我再也不提了,宝藏我也不要了。师妹…”急切地看着戚润林身后。
润林自然不信。却听身后果然传来银莲的声音:“戚润林,你快放下我师哥。”润林一怔,只好暂且放手,骂道:“今后躲远点。”忿然走开。
银莲上前,不无责怪地:“你又和他在争什么?”
周步云摸着项上的刀印,眼神却带着一股狠意。
苏轼和净安来到一处断崖边。山下一大片苍翠的竹林尽收眼底,一时连日的积郁一扫而空,脱口道出一副上联:“劲节生来瘦。”
净安接道:“高材老去刚。”
苏轼笑道:“未出土时即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两人大笑。苏轼点头笑道:“对得好。大师高才。”
“大人过奖了。”
苏轼看着竹林,不由叹道:“好大的一片竹林。每次不期然看到竹子,精神总是为之一振,胸中的积郁也被扫去很多。真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大人说的极是,禅宗佛典里便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法身’‘般若’既是佛法大意。”
苏轼点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此乃深远之言,是至高的体悟境界。”
净安惊喜:“大人能领悟到此点,实属难能可贵。禅宗提到西方就在目前,触目即可会道,自然即真。实存的万物就是有意义的万物。‘青青翠竹,总是法身’强调的正是这一思想。”
苏轼叹道:“佛旨精深,我等不过管中窥豹而已。要说领悟,却不知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得之真义。”
净安道:“大人果然慧根不浅。此片竹林正是叫做‘苦海’。”
苏轼微一怔:“苦海?”凝思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