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羌人的鼻子,以便曰后计算军功之用。
倒是胡骑将军公孙歂及其麾下的八千胡骑,刻意的没有追击西去羌人大部,而是分成数队朝其他方向清剿溃逃的羌人残兵。胡骑将官们尽皆知晓,如今自己身上的军功已然足够加官进爵,经过关城大捷,胡骑将士获得的赏赐也已丰厚之极,若是此番再贪功,不但会引发汉将们的反感,恐怕皇帝陛下也要怪他们不识趣了。
一直跟随李广左右的羽林左仆射齐山,此番也不再跟着他追击羌人,而是赶往塞城,与北地郡太守王昆会面。经过一番军务交接后,齐山仅在塞城留下数个鹞鹰传信的羽林卫,便毫不停留的带着其余羽林卫轻骑出城,朝长安的方向绝尘而去。
这一切的安排全是源于太子刘彻的严令,眼看胜局已定,随军出征的羽林卫必须尽速撤回京城,军功簿上也不会出现任何关于他们的记载。自从四月汉军出塞开始,羽林卫神秘的身影一直贯穿了整个战役,默默的历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大汉军中各大将帅,已被景帝下旨严令,不得再谈论关于羽林卫的一切事务。
刘彻认为此时尚不是羽林堂而皇之宣示于人前的良机。毕竟羽林卫立下的军功太大,将领数量却不足,尤其是刚刚读力成军,大量扩编之际。尤其是左仆射齐山和右仆射仓素,若是当真算起军功,足以让他们读力掌军,或是迈入朝堂。然而如此一来,不但让这些还未及冠的少年面临老臣们的不满甚至敌视,还会让羽林校的人才培养产生断层,后继乏力。
故此羽林卫此番军功只能采取私下计算的方式,刘彻早已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赏赐,丰厚到足以弥补他们失去的封赏。至于羽林卫的将士们,却是压根没有在意,即便太子殿下毫无赏赐,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抱怨。
这些军中孤儿们,进入羽林之初都经过严格筛选,忠诚自不用说。在羽林卫中,还时常被刘彻严令的政治教育洗脑,他们的荣耀感和价值观和普通汉军将士有极大的差异,比起加官进爵,还不如得到太子殿下的一声夸赞来得激动。当然了,他们也相信向来豪爽大方的殿下,必定不会亏待有功之人。羽林卫暗地的待遇甚至是普通禁军的数十倍,对此他们心知肚明,也算是刘彻提升他们自豪感的方式。
羽林卫们此次尽速回京,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向景帝和太子述职,并递交作战记录,暗地里还要向太子殿下递交一份关于汉军诸位将领的评估报告,以供参考。刘彻当然不会全盘接受年纪尚浅的羽林诸人对大汉将领们的评估,却可以和他掌握的历史相互对照,查漏补缺。若是再能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