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端茶递水。
“《史记?封禅书》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这里的记载比较详细,说云中有雷暴,一条青龙死在庭中,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丈。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辽史?太祖本纪下》,《梦溪笔谈?杂志一》,《续夷坚志》里都有对龙的记载,这是文献方面的,实物方面,七十年代,内蒙古赤峰附近出土一件C形的青玉龙,考古学者鉴定这个龙属于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物,后来美国人拍的科幻电影,不止一次采用过这个造型……”
党爱国趁老师喝茶的档口,也补充道:“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白玉龙,距今五千年左右,此龙除背环一周明确的脊鬣,尤为形象的是龙首呈牛头形,头上两支微翘的弯角,直观就是当地水牛头上的双角。”
邵文渊点点头说:“中华文明不过上下五千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才是炎黄子孙的主场,中原地带饿图腾,不可能被相差千年的异域文明所崇拜,唯一的可能是,这种动物确实存在过。”
党爱国配合道:“1996年贵州出土的新中国龙化石,就证实了这个设想,这种恐龙头部有一对角,和神话中的龙非常酷似,这是铁证。”
邵文渊从书架上翻出一个铁皮的饼干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本泛黄的剪报册子来。
剪报册子打开,里面是一张1934年8月的《盛京日报》,上面有营口地区发现龙尸的新闻,还配有照片,但极其模糊,看不出细节,只能勉强看出骨骸轮廓,确实像是一条龙。
文字上说,连日暴雨,辽河水涨,村民在芦苇荡中发现怪物尸骸,已经死亡多时,人们将尸体抬到河边展览,东三省好事者皆乘坐火车前往营口看热闹。
这是旧闻,党爱国也听说过,后来央视10台《走近科学》栏目对此解释过,说那并不是龙,而是一条搁浅的须鲸。
邵文渊说:“除了化石,这是最近的例证了,三十年代,国破家亡,具体事实已经不可考,在我看来,孤证往往是不成立的,但是无独有偶,1923年的江东省也发现了龙,而且就在盐湖。”
“终于到正题了。”党爱国松了一口气,他不敢在老师面前掉书袋,但那些记载他都是看过的,现在龙到底存在与否已经不需要争论了,盐湖边就拴着一条呢,现在要寻找的是龙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