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入神,这文书上很多记载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以前从来想都没有想过的。
郭孝恪在文书上不仅写了古代的各种制度,甚至还写了有关计划经济之类的东西,他自问自己没有那个才智可以来决定这个国家,而不出半点差错,所以他需要魏征他们来根据他写的这些东西,找出一条最合适的路。郭孝恪治下,可以说是世家门阀最老实的,不仅仅是因为北府军的威慑力,同时也是郭孝恪实际上在开放科举的同时,也让那些选择支持自己的山东高门得以进入他治下各个州县任官。
毫无疑问,限制世家门阀继续获得在过去自汉末之后所拥有的权势是郭孝恪绝不会更改的主张!而此时在大殿内的魏征等人,也都早就认同了这一点,叛出关陇世族的长孙无忌和魏征一样,都算得上是寒门,而裴世矩虽然是成名已久的世族名臣。可是他和选择投靠郭孝恪的隋室旧臣实际上失去了各自家族在地方上的根基,而如同房玄龄,杜如晦虽是山东世族出身,但是亦非高门大阀。
郭孝恪坐在那里,不发一言,看着魏征他们就着治下各州县将要采用何种田亩以及赋税户口制度,始终沉默着,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裴世矩,温彦博等人之间其实代表了各个阶层不同的声音和想法,他们之间的争吵和妥协足以揉合那些制度,找出一条合适的路出来。
李靖虽然同样列坐其间,可是他并没有掺和到这些国家大事的争论中去,尽管北府军在王爷心中分量最重,可是北府军的各种军纪铁律都能看出王爷并不喜欢军队干政,甚至有意让军队的将领不能参与到各种国事政务中,军队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专心打仗,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在文书的后面,有一份关于北府军扩建的详细计划,对李靖来说。前面那些什么官制,田亩!赋税,户籍之类只是王爷随手而写,只有关于军队这一块,才是王爷真正花了心血的。
王爷推崇秦汉法家治军,在北府军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此军中法家的信徒也不少,而且法家和兵家往往相连,李靖自己虽然算是兵家,可他同样推崇法家。
北府军目前分为前后左中右五个军,只是暂时的划分而已,李靖相信只要河北和山东一拿下,北府军立亥就会大动筋骨,原本就是当作军官培养的那些老兵恐怕会有一半以上分派到各地组建新军。
秦汉时的征兵制度将在被控制的各州县恢复,李靖毫不怀疑那个在五年内建立一支三十万人军队的计划,那不是过去的府兵可以比较的。那是一支真正的军团。
李靖翻着一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