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容的品行,尽管她在人前一向表现得知书识礼、端庄娴静,但大家闺秀都是这种范儿的,她毕竟被流放了几年,跟京城里真正世家名门的小姐比起来,仪态算不上出挑,只能说是不过不失而已,与李家二姑娘相比,明显有点差距。虽然传言说沈昭容与皇帝有婚约,但也有人想到,若皇帝不是被燕王接走,重新问鼎皇位,指不定就得在岭南小山村里终老了,在那样的情形下,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要求就不能太高。沈昭容即便品行有所缺失,总比乡村姑娘强。但如今皇帝已经登基了,他娶的妻子就是一国之后,怎能选个品行有瑕疵的女子?即便是入宫为妃,也要贤淑温柔、品性端正的女子才行哪!
面对这种质疑,沈昭容心下惊慌,只是在面上维持镇定,有人来问,她就一再否认传言的〖真〗实性,一概斥为别有用心的恶言中伤。不过她除了否认,也提不出别的证据,有曾经上沈家的宅子做客的女眷发现,无论是宅子的正堂也好,沈昭容住的闺房也好,都只供奉沈翰林夫妻与沈儒平长子沈君安的牌位,完全没有杜氏牌位的踪影。那位女眷迅速向家人与相熟的官家女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杜氏确实被休了,而且被休得很不体面。
谎言一旦有一小角被人拆穿,就有迅速分崩离析的可能。随着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那些曾经在朝上为沈家女说好话、试图将沈家女送进宫的文臣们也中止了计划。他们要先弄清楚传言的真假,否则他们摇旗呐喊了半天,却将一个品行不堪的女子送进宫,落在世人眼中,还有什么读书人的风骨可言?
眼看着计划受阻,沈家父女心中悲愤不已。更让他们伤心的是,章家不肯出来替他们说话就算了,毕竟是仇家,可皇帝明知道他们在承受什么样的痛苦,却不肯为他们说一句好话!有老臣向皇帝打听传言真假,皇帝却避开不答。虽然不答,却等于是默认了传言的〖真〗实性!因为他不答,是不愿说出母家的丑闻,可若这些丑闻是假的,他只需要否认就可以了!皇帝的默认,进一步将沈昭容的名声推向深渊。
他们不知道,皇帝也在暗自庆幸。传闻只是将罪行集中在杜氏身上,没有说出沈儒平曾经帮助妻子埋尸的事实,多少为沈家留下了一块遮羞布。杜氏已被休,人又死了,算不得沈家人,传闻只会连累沈昭容的名声,却不至于对沈家其他人造成太大影响。皇帝在夜里独自默默向亡母祈祷,觉得放出传言的人护住了他母亲与外祖父母的声誉。
时间进入了七月,离石头山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章家开始预备给常氏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