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北行,穿过传送阵,到达晋阳,一路北行,渐渐下起雪来。
说到这晋阳,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镇古城营村附近,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到了山西,闲来无事,自然要先找个好地方细细品上一品这晋菜。找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酒楼,点了六个招牌菜:糖醋鱼、锅烧羊肉、葱爆柏籽羊肉、拔丝山药、铁碗烤蛋、腐乳肉。不多时上来,夹入口中,细细一品,入口咸味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色、重味的特点,只觉得虽然算得上佳。但是与那八大菜系相比,晋菜还是薄弱了一些。
其实晋菜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特别是在晋商的带动下,晋菜众取所长,体系优异,风行一时。一批晋菜也曾走出娘子关,历史上晋菜影响势力强劲,历史辉煌,曾让三晋人民引以为荣。晋菜的基本风味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晋菜选料朴实,烹饪注重火功,成菜后讲究原汁原味,擅长爆、炒、熘、偎、烧、烩、扒、蒸等多种烹饪技法。地域特点明显,风味特色各异。
菜点可分为南、北、中三派。南路以运城、临汾地区为主,菜品以海味为最,口味偏清淡。北路以大同、五台山为代表,菜肴讲究重油重色。中路菜以太原为主,兼收南北之长,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味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色、重味的特点。
只是近年来,晋菜在发展中落后了,许多外地人甚至包括本地人也只知道山西面食,晋菜名典也只知道“过油肉”。晋菜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资源的限制,晋菜以功夫见长的传统技艺。如蒸、炸、峒、煎、烩、炖等烹调方式,发挥不出优势。当前,其它菜系注重营养、健康、时尚、新鲜,讲究膳食结构,而晋菜浓油、味重的风格依然未变,加之烹调技法创新力度不足,以致未能在众多菜系中独树一帜。
我吃了几口菜,喝了一口酒,见帘子一掀开,走进几个玩家来。我只觉走在最前面那玩家有点眼熟,瞧那三人身上没有门派标志,也不知道是什么来路,自顾喝酒。
那三人见了我,当先一人拱手道:“风哥。”
我微微一怔,道:“你是……?”
那人呵呵笑道:“疯哥不记得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