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李琮叛乱看似仓促,其实谋划已久了。萧某也没有想到……萧某率2万远征军横跨吐蕃高原而至膳州时,李琮叛军已经势不可挡……是故,萧某特率军南下与郑伯父的5万剑南军汇合……郑伯父,只要我们联军一处,急速赶至潼关,牢牢守住潼关,长安还是有救的。”
郑陇叹息一声,“郡王,你我合兵不过区区7万余人,而潼关守军也不过才万余人,以我等这8万余人,焉能抵挡李琮的20万大军?再者,夫蒙灵察已经自河东起兵响应,两路夹攻之下,如果朝廷调集的岭南和江南援军不能在一个月内赶到,长安必破无。
”
“岭南和江南的援军?”萧睿的嘴角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突然轻轻道,“郑伯父,岭南和江南的援军怕是暂时指望不上了。长安,只能靠我们!”
“不过,李琮叛军声势虽然强大,但我等也未必就是必败之局。李琮号称拥军20万,其实真正的战力也就是十几万人而已,至于夫蒙灵察,请恕我直言,在李琮没有攻入长安称帝之前,夫蒙灵察只会在外围观望……郑伯父,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我军死守潼关,待哥舒翰的5万安西大军出西域拿下凉州,截断李琮的补给,叛军首尾不能兼顾,军心必然不稳……”
萧睿淡淡地说着,一口将案几上的清茶饮干净,霍然起身来,朗声道,“郑伯父,事不宜迟,你我大军还是合兵一处,速速改道凤州驰援潼关,一定要赶在李琮叛军之前接管潼关!”
=============================
2万安西军和5万剑南军立即改道凤州,急行军向潼关赶去。一路上,寒风呼啸,大军旌旗遮天蔽日,马蹄声骤,轰隆隆地声浪在官道旷野上一阵阵地扩散开去,惊起无数飞鸟。
第三天的傍晚,大军终于赶至潼关之外。眼望着那关楼上赫然迎风飘扬的大唐军旗,萧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横在两山之间蜿蜒雄壮的潼关关城借助山势而建,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萧睿在马上用马鞭遥指着高大壮丽的十二连城,以及那在雄峻山岭间探出身影的防卫烽火台和箭楼,任凭冰冷的北风拂面,突然想起后世某诗人对于潼关的一首绝唱,不由朗声吟道——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郑陇在身侧不由鼓掌叫绝,“郡王果然是我大唐第一风流才子,此诗雄浑有力,气魄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