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的棋子。或者说。要想扳倒太子。除了这娘俩之外。还真没有谁有这个本事。
但武惠妃又何尝是个傻子?她何尝又不是在利用李林甫?真要等寿王坐上皇位。可能第一个对付的就是李林甫。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没有完成目标之前。武惠妃还是要忍着“羞辱”耐心的跟李林甫周旋。
武惠妃隐隐猜出了李林甫今日这番话的真正用意。无非是想挑拨自己主动向李瑛下手。其心之阴险可想而知。只是李林甫说的也是实情。李瑛这狗东西确实对自己有着非分之想。想到这里。武惠妃难以遏制的羞怒起来。她摆了摆手。“来人。摆驾东宫。本宫要去看看太子殿下。听说他身子有恙。”
武惠妃带着一群宫女太监向东宫而去。而她出门的功夫。李林甫已经到了御书房。
李隆基正在御书房里一群重臣商讨制举之事。他准备半月后召开一科制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张九龄这些臣子心里。都明白。这恐怕是皇帝又想给那莫名其妙落榜的萧睿一个机会。可是。为此一人专开一科制举。尽管张九龄等人非常欣赏萧睿的才学和风骨。但也觉的不妥。
是故。张九龄为首的臣工便开始反对。反对。再反对。
但他们的话说了半天。李隆基却始终没有回话。只有在一旁听了半天的李林甫反应过来。这皇帝明着看是想给萧睿开绿灯。但其实却是有意借寒门士子闹事的因由。重开制举。选拔寒门士子入朝。充实自己的天子心腹班底。
尽管李林甫和张九龄等人不仅有形象上的奸臣与忠臣的区别。还有政见不同。但在抵制皇帝扶植心腹、大肆广招寒门的做法和心态上。有着出奇的一致性。毕竟。他们都是豪门大族出身。他们的背后都有着集团的利益牵绊。假如让寒门士子在皇帝的有意扶植下成长起来。成为一股强大的新贵族势力。这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无疑是不愿意看到的。
“李林甫。你有何看法?”李隆基好整以暇的摆了摆手。这些臣子的反对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否则。他也不会事先要跟诸臣通报做做工作了。直接下旨不就的了?
此时的李隆基还不像后来。应该说还可以归于明君之列。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独裁而引起朝臣的动荡。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他更不愿意看到的是。世家大族牢牢把持着大唐朝政。因为世家大族的势力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李家的皇权。
但世家大族的根基根深蒂固。几乎与大唐朝野血脉相连。要是直接采取简单手段打压世家大族。必然要引起反弹甚至是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