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也,本不为凡间拥有;朕于太庙得之,用于强国富民,不敢私藏之,故铁道司,也分之于外,水泥配方,亦分之,如此等等,皆是如此。然则光朕一人,如此良学要想多用于强国富民,非朕之愿也;故此次,朕欲将科学一道加入科举,共享于天下读书人。此后,凡大明读书人,以圣学为师,科学为途,修己心,而利天下!”
如果说,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直接嚷嚷说,要在科举上再加一门学科,绝对会引起所有人的反对。不说别的,光是科举的四书五经,那可是圣人之学,传承千年的,突然加入一门学科,凭什么?
但是,如今这个情况却是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已经用事实证明,这个科学,就如同他所说那样,强国富民的好东西来的。
别的不说,光是大明的钢产量翻倍,以至于新式护甲和精良军械的量产,就是去年蓟州大捷能赢的关键因素之一。
想想看,一直以来,都是被建虏压着打,京畿之地,甚至还有关内其他地方,都是建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建虏入侵如入无人之地。然后,因为科学的加成,直接打得十几万建虏几乎全军覆没!
这要是不算强国的话,还有什么算强国?
还有,玻璃、水泥,特别是蒸汽火车,都已经在应用。据说宫内还有纺织方面的好东西,只是还没拿出来,这些如果只是卖钱的话,那可都是聚宝盆来的。富民之说,绝对不是吹的!
如此种种的好处,都是有目共睹的,并且皇帝之前也说过,这其实是属于格物致知的一个延伸,算起来,也算是圣人之学里面的。
只不过如今是把这个独立出来,以圣为道,科学为途,结合起来用。
有这些因素在,至少在场的这些大明高级官员,就并不觉得难接受了!
而崇祯皇帝此时说出来,是在和太祖皇帝沟通之后,估计太祖皇帝也是认可的。
因此,文华殿内,贺逢圣等人,互相看看之后,最终皆是领旨。
崇祯皇帝见此,便终于说到了事件的起因,礼制这一块方面。
只听崇祯皇帝对他们说道:“有科学一道为用,朕已经看到过,未来百姓之生活富足,因此,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礼制,可适当放开,不过卿等应该也有数,哪些是不能逾制的,重新拟定一份之后,朕再过目!”
皇帝看到了未来百姓的生活会富足?这妥妥地就是太祖皇帝施展了仙法,才能让当今圣上看到的吧?
心中这么想着,对于这个要求,贺逢圣那是一点意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