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本土的一些大州
虽然说帝国也有派遣官吏前往瀛洲,但多的都是以收税为主,而唐王府向来也以尽忠王事的面孔出现,一直以来都没人能现唐王府的野心,而长安那边,过去的内阁忙着跟枢密院夺权,即便那些宰相们知道唐王府在瀛洲的势力,也多半不以为意,他们对这块海外领土没有兴趣,只要派去的官吏能按时收取赋税就行
虽然顶了个‘义兵’的名号,但是6续上岸的两万瀛洲军队,其实全是唐王府的私兵,那些已经和迁来的汉人合流的倭人豪强,其实早就形成了一个秘密同盟,奉唐王府为主
一直以来,这些主动汉化的倭人豪强,都保留着过去蓄养武士的传统,只不过以前太祖皇帝的时候,连唐王府都要小心翼翼地做人,他们也自然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蓄养武士,直到太宗皇帝时,他们才渐渐恢复旧貌
直到皇帝的时候,这些瀛洲的豪强们已是大规模地蓄养武士,这几年是在唐王府的授意下,加强了手下武士的军队训练,这也是唐王府表面去一直都让人抓不到把柄的原因
没几人知道只要李保愿意,他随时可以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而且都是训练有素的武士,虽然不能跟帝国的正规军相比,但是绝对胜过那些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军队
沿着白江口而下,李保的军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熊津城,不过这位现任唐王并不急着拿下熊津这座大城,确保瀛洲和朝鲜行省的海上通道是他的当务之急,他在瀛洲准备了数年的物资和军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需要安部运送到朝鲜行省
荒凉的滩涂地上,几天之内,一座巨大而坚固的营垒就拔地而起,从瀛洲源源不绝开来的船只,不但运送士兵和物资,也运来了大批的苦力,用来修建一座港口城市
瀛洲‘义兵’,主动勤王的消息很快就随着李保分兵派出去的唐军不断地攻城略地而广为传播,比起凶名赫赫的郭虎禅,那些剩下的罗叛军都是愿意向打着帝国旗号主动派人向他们招降的唐军投降,觉得这样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熊津城里,虽然还未有唐军来招降,但是留守的金氏和军队已经做好了献城的准备,甚至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郭虎禅的屠杀之举,已经打掉了整个罗民族的民心
没人想当什么罗人,现在熊津城里的那些普通百姓只想当个可以过太平日子的‘汉儿’,而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罗叛军也只想着早点投降,让那些瀛洲来的帝**队接管熊津城,这样他们就不必给那个杀人魔王像杀猪宰羊一样杀掉了
郭虎禅的屠杀之举,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