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拂晓,也就是老蒋期盼已久的国联会议召开的这一天。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队防线南方的背后。这比原来的历史上早了两天,主要是因为金钊轰炸东京,让日本政府提前下达了增援上海的命令。
防守这里的,原先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因老蒋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面对十多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结果可想而知。
守军迅速即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17、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当老蒋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殊知。这个军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
11月6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7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5师团在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华夏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
于是老蒋不再坚持。在11月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