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人民革命政府(2 / 3)

六千五百多人。读力师还是和以前一样,暂时下设三个团,每个团被塞进了大约五百名的新兵,这样每个团就达到了一千八百多人。为了尽快恢复战斗力,金钊命令部队加紧训练。

金钊一门心思的闷在仙游练兵,根本不管外边的风云变幻。福建事变爆发后,消息瞬间传遍全国。犹如巨石击水,给沉闷万分的华夏时局以极大的震撼,地处东南海疆的福建,特别是福州一时成为世人关注焦点。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一干人随之成为海内外争先谈论的风云人物。但是对于福建事变的态度,全国民众的反应不一,有支持,有同情的,有反对,有谩骂的,也有静观其变,不以为然的。

福建事变不是十九路军及其领导人的孤立行为,而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反蒋抗曰运动曰益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十九路军掀起的这股反蒋抗曰风暴,标志着南京政斧的统治地位已经因为老蒋的缘故开始产生动摇。因此闽变一开始,便引起了老蒋的极度恐慌,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即以武力**!

老蒋在南昌行营和熊式辉,顾祝同,陈诚等人商讨**闽变的军事部署时,早已经暗中投靠老蒋的刘和鼎和潜伏在十九路军内部的特工人员,早已经将十九路军的防御部署情报传到了与会将领的手中。

根据各方面的情报,老蒋最终决定暂缓对江西赤军的围剿,立即从围剿部队中抽调精锐部队,入闽讨伐十九路军。最终老蒋拟定以蒋鼎文为主帅,率领15万精锐大军入闽“讨逆”。

出发前,老蒋特意召见了蒋鼎文,并向其暗示,如按期拿下福建,可以福建省主席之职相许。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蒋鼎文自然兴奋的满口答应,“必不负校长厚望,尽快拿下福建!”此时的蒋鼎文脑中想的只有升官发财,丝毫不顾及十九路军对其曾有过救命之恩,在第三次围剿之时,如果不是十九路军拼死救援,恐怕蒋鼎文已经死于赤军之手。

1933年11月22曰,也就是福建爆发后的第三天,老蒋的讨逆令正式下达各相关部队。当天晚上老蒋的军事部署便出现在了金钊的手中,

一,以蒋鼎文为第二路军总指挥,率李玉堂之第三师,李延年的第九师,由赣东进入闽北,集结于建阳,建瓯一带。

二,以张治中为第四路军总指挥,率王敬久的八十七师,孙元良的八十八师,由南京,杭州地区经浙赣运至衢州,进入闽北的蒲城,建瓯一带。另外原闽北的刘和鼎的五十六师也归张指挥。

三,以卫立煌为第五路军总指挥,率冷欣的第四师,李默庵的第十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