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画对这些世家反感到了极点。他更不管宝林斋的后台是谁,只是将他们作为击败王家的一个势。
世家嘛!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财力人力不如你们,可在工艺上未必不如!
王画双手抚摸着这块木材,想到。他眼里更充满了自信的神采。
第二天,木匠就召进农庄来。
在王画的指挥下,他们将这根木材下半端削平三分之一。下端的平底留作为器具的托底。这个工程要求不高,只要平整就行。再往上去,就着原来圆形木头的轨迹,留下一小段来,这个工程同样要求也不高,但务必用刨子将它本来的圆形刨得更光滑一点。在这一段,也就是将来器具的最下方是留来做底纹饰的。
然后从这个圆弦形往上去,一直到中间部份,就着木材的圆形,打造成两个平面。下面一个斜面就写铭文的,中间一个直平面是作画的。至于从木材中间以上的部份,王画暂时没有动。
这将是这件器物的灵魂所在——特大型木雕!
漆,在中国历史很古老了。可大多数只是用它来装饰的,粉刷墙壁家俱,至于做工精细一点,就成为了高贵的工艺品,可最终目标还是服务于漆器本身,而漆器本身,无论是屏风、瓶、樽、洗、奁、几、盒、箱等等,最后还是用使用的。也就是无论再高明的漆器,还没有摆脱使用物这一范畴,成为真正一个观赏品。
千万不要认为一个纯观赏品,是一个废物,越是这样,它的身价反而更加昂贵。
而艺术品本身是一通百通的。不一定非要使用漆器,就固定在漆器本身上。比如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昭提寺的鉴真夹贮漆像,就被日本人视为国宝。这尊漆像,先雕刻木像,再用十层麻衣做漆胎,用黑漆、朱漆做漆灰,再贴上金箔,最后罩漆。这件艺术品,就是结合了木雕与多重漆法制作完成的。
但还没有跳出漆器这一范畴。直到百宝嵌这一工艺出现后,大量优秀的漆器开始出现,有的漆器已经不能用漆器来形容了。比如清乾隆年制作的御制象牙镂雕锦地染色嵌石祝寿图镜连金蟾吐珠金漆木座(汗,好长的名字,有的更长),只是在象牙镜边缘与木座使用了朱漆,其他部份要么绘画,要么牙雕,要么镶金。
在清朝,技术的进步与达,这样的器具带给人的感官还要好一点,如果将它放在唐朝,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而且王画更加雄心勃勃。就凭这么大的一块木材,制作出来的器具将会有多么庞大?
当年,乾隆花费三年时间,将一块玉料从和田运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