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钧瓷的艺术特色
郏县黄道窑,除了烧制白釉、黄釉、黑釉瓷外,从唐代起,还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的釉料,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产品有黑釉蓝斑器,或在白釉上施青蓝斑彩,形成了此窑产品的独特风格。特别从晚唐开始,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和禹州赵家门窑,出现的“雨丝状”的窑变斑彩更为宋钧窑变工艺开创了先河,故有人称这种窑变斑为“唐钧”。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钧瓷的窑变艺术更技高一筹,有着极高声誉。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钧窑
唐代的花釉
采用简单的工艺处理,却达到了给人以美感的艺术效果。更引人注目的郏县黄道窑所烧制的黑釉蓝斑器,在白釉上施青蓝彩斑,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窑变工艺可能是在蘸釉之后,采用涂彩或点彩的方法,以
河南许昌御钧鼎加重色彩,经过窑变,使其形成块状的斑彩,这种块斑,形状各异,变化万千,黑里泛蓝,或黑釉黄斑,恰似金光闪闪,独具风姿。
宋钧窑变色釉的形成机理
有其复杂的过程。由于钧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浅如天青,深如天蓝,比天青更淡者为月白,而且具有莹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其色调之美妙,为一般窑口的产品所不及。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三氧化二铝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还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早期宋钧在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介于11~11.4之间,五氧化二磷多数占0.8%。官钧釉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间。关于宋元时期钧瓷胎釉化学组成的范围,
禹州是钧瓷的故乡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