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我早计算好了时间,在五月底,我等必到信州。”
刘珙很是不解。问道:“大人为何非去信州不可?”
刘涣笑道:“共父,你可识得史浩、陆九渊、朱熹、吕祖谦、赵汝愚等人?”
刘珙闻言一听,急道:“那史浩史相公与赵汝愚赵大人都是当时高贤,乃朝廷重臣。我曾有缘得见,可惜并未深交。至于你所讲的吕祖谦其人,传言其治学严谨,已然自成一派,老朽好不钦佩的。朱熹与陆九渊二人,更是近日来风口浪尖上的大儒大家。我也是好不仰慕的,可惜一直无缘相汇。”
刘涣道:“共父好不谦逊,你尽说朱陆两人乃大儒大家,看来心中真是很想结识此二人的。实不相瞒,涣今朝带得共父出潭州,就是要去会会这些个人的。若不出所料,这几人必定在六月初汇集于信州鹅湖山,到时道统相论,学识相驳,谈古论今,自然百花齐放,惊诧世间……”
刘珙闻言一个惊讶,道:“你是如何得知这几人会在六月间汇聚鹅湖山的?莫不成你与他们书信往来?”
刘涣笑道:“那倒不是,额……此话也不必多说,反正到时一定合了共父之情趣。”
刘珙见他讲不清楚,也不必纠葛,只是听说有群贤毕至,那鹅湖山是非去不可的,他便催促刘涣,加快行程。
刘涣却只是笑说,“去得早不如去得巧,有些缘分,是需要创造的”……
话表两头,各开一枝。
淳熙二年,象山先生陆九渊三十七岁了,这些时日以来,他一直在论述关于“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道理,准备得很充分,因为他答应了吕祖谦,要在鹅湖山等朱熹到来……
一晃眼,刘涣几人也马不停蹄,直逼鹅湖山而去。鹅湖书院的史浩和满堂学子见状,好不欣喜,自然寒暄许久,问长问短。刘涣也是不厌其烦,一一给予答复,并传道授业,列无虚席。
刘珙得见史相公,心中也难免激动,这是官场上的大佬,他能结识,都是福分。
史浩道:“刘知州,却不知你星夜赶来,是为何事?”
刘涣道:“前辈,小子却闻吕祖谦邀约了朱熹和陆九渊在这鹅湖山长论呢,不知还能否赶得上?”
史浩闻言一惊,皱眉道:“你是如何知晓的?”
刘涣笑道:“这个前辈便不必多问了罢,你只告诉我此事是真是假?”
史浩正色道:“自然是真的,象山先生任永平知县以来,一有空闲,必来鹅湖书院讲学,但近日却极少见他身影,我曾差人去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