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道年段共计九个年份,刘涣在练奇兵、行新政寻常而又很不不寻常的岁月中辞别了乾道九年。他已然快到了二十岁,模样没甚么变化,眼神之中却有些混浊了。
转眼新岁降世,官家大袖一挥,改“乾道”为“淳熙”,这是新上加新的年份,世人心底莫名地欢喜,不晓得欢喜甚么?
却说完颜雍真的要学尧舜禹,他大改金国风气,把心思放到文化建设上去,命所有金人,必须学女真话,要把自家的文化发扬光大呢,能不能成,可不好说……
大宋的当家赵昚,今年不知怎么了,忽然间有些伤感和落魄。听说是虞允文死了,死于旧伤与没日没夜的劳累。他是个名人,是个大将,更是大宋的中流砥柱,与史浩一伙,算是朝中的“老人”。赵昚很看好他,便在乾道五年时,就把宰相一职交给了虞允文,可见官家对其器重!但好景不长,赵昚这些年对官员的调度过于频繁得很,不久后,虞允文又被派往四川任宣抚史。
怪不得刘涣一直惦记着四川,那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张峻、王炎、虞允文等人都曾在那里奋斗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在刘涣心中,川蜀之地,必出将相之才。
虞允文就是死在四川,据说他临终前,还给赵昚上书进言,叫他任用贤才,大兴教育和兵事,其推举的名单上面,再次提及了胡铨、王十朋等人……
这个抗金名将、爱国忠臣,终于在淳熙元年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赵昚举目苍穹,见得重臣良将相继去世,赵构给他的花花江山,能用之人实在少之又少,他心中很不是滋味。所以当刘涣写了那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他后,赵昚是何其之激动。他再也不愿这般孤苦伶仃,他要人才。要可用之人才,要忠君爱国之人才,最好是懂他的人才。
故而赵昚今年来劲得很,启用了好多忠良之后。比如岳飞的后代岳甫、岳申;比如韩世忠的后代韩彦直等人……
刘涣被赵昚丢在潭州,与世隔绝,曾在乾道八年与他一道中举的黄艾等人,而今在临安府早就混得风生水起,他却守着潭州洞庭湖自得其乐……
再说陆九渊和朱熹。两人的“架”吵得越发厉害了,陆家兄弟伙上下一心,把陆氏“心学”推崇得上了天去,整日与朱熹文书往来,观点争锋相对,已然到了不打一架不能解决的地步。
这事情搞得沸沸扬扬,陆九渊自从任了信州永平的知县以后,整日和史浩在鹅湖书院瞎混,他的心学一说,已然引来许多学子的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