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皇帝重托(2 / 5)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4451 字 2021-06-07

人才,敢于直言不讳。分析弊政,改良方法。可惜黄定书生意气颇重,难免夸夸其谈,所呈之观点不痛不痒。没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刘涣不同,刘涣不仅要戳痛赵昚唤醒赵昚后,还要给他讲世界观讲方法论,最可行的方法论。

关键是,他刘涣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便是一介布衣之时,其文章早就被赵昚读到了,还写出好多千古佳句来,又浑身是胆,尽然只身北上,行刺客之道,宰了纥石烈志宁的儿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除了才华横溢以外,还敢做出这等霸气外露的事情来,赵昚不点他为中元,那才怪了

又说这黄定其人,他认为自己没能得到状元,败在了刘涣手里,一时间固然难以接受,可刘涣其人的文章诗词,见心见性的豪迈直爽,他很赞赏的。他一直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授官前夕,没有去和刘涣勾搭,刘涣也没有来找他。

而今他黄定得了一个“郎”,只有叩谢天恩,感激涕零了在他心底,仿佛这一个秘书省校书郎,却比刘涣的潭州知州厉害得多。嘿,在朝中办事嘛,距离官家近,升迁的机会也多。

至于其他人的安排,刘涣才不感兴趣呢,他只稍稍问了一下陆九渊得了甚么官职,刘三打探以后告诉他,说陆九渊本是得了一个主簿,安排在靖安,后来官家不知为何改口,尽让他出任信州铅山知县。

刘涣听闻很惊讶,急道:“那铅山不是我的大本营么?让他陆九渊去哪里作甚?”

刘三笑道:“这也是小道消息,我哪里晓得了,只是听说铅山县赵知县请祠禄,得以批复后,那里空缺出来,赵汝愚赵大人亲自点名要的陆九渊……你管这么多作甚?而今那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陆九渊就是铅山知县。”

刘涣难免暗骂一声,“一个小进士,却得一县知县,他老陆家真是祖坟埋得好”

便在刘涣惊疑之时云里雾里之时,早有官员出来反驳,说给刘涣安一个知州之职,难免儿戏了。反驳的观点是说他刘涣过于年轻,诗词文章写得好是一回事,可治理偌大一州,怕他应酬不过来。

这话还是说得轻巧和中肯的,可惜赵昚听不进去,他一一驳回,不予采纳。还下旨传了刘涣和史浩赵汝愚三人觐见

到得重阳过后第三日,刘涣处理完任前一干手续,却闻赵昚召见,他大清早地进了皇宫。

哪晓得定睛一看,他恩师赵汝愚和史浩早已守候在赵昚“办公室”许久了……

刘涣向前见礼,道:“陛下万福金安,臣刘涣叩首”

他这里终于自称一个“臣”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