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甚么难事,更拉不开距离。
刘涣心知肚明,便在前世时曾对此有所涉猎,后来随了赵汝愚求学,花过一段时间研究,前些时日在苗人谷,有得刘三的好意照顾,他更是恶补了一番,最关键的是,他自从随了魏姓大汉习武以来,记忆力还算不错,反应速度和定力都比普通人略胜一筹……
要做到“万无一失”自不敢当,可弄个上游成绩,自当不在话下!
为求谨慎,涣哥儿小心小意,把字迹写得工工整整,再次发扬了自己的书法水准。三天时间嘛,搞得好一点,多得是时间。
到了写五言八韵诗各一首的时候,刘涣想来想去,觉得任何时代的考试,都与政治有所挂钩,特别是而今封建时期,朝廷抵腰杆的科举考试,政治色彩和官家意图更是浓郁。
于是他想,是时候拍拍马屁了,但这马匹不能拍得俗气,既要写得好,又要达到目的。
写甚么呢?刘涣赶紧搜索脑海中的“记忆”,等了良久,他伏笔而作,抄袭了一首五言律诗,名字叫做“看山”,正文是:“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颻下,欢迎有晚鹰。”
此季正是三月桃花开放时,抄袭一首关于而今天子脚下的诗来,应该不是问题,纵然不被看好,可也不落俗套,更不可能出甚么乱子。
至于那八韵诗,后来又叫试帖诗,是科举考试中老生常谈的事情,刘涣捉摸一阵,当即来了想法——还是要歌功颂德,他提笔写道:“耕织鸿图肇,农桑凤诏温。巡春民用功,函夏俗同敦。考礼钦祈谷,歌豳重采蘩。公田皆雨及,法驾屡星言。推四风清畎,缫三月满盆。笠看黄壤聚,秭到绿云屯。安土齐趋业,捐租叠沛恩。万年衣食裕,寿宇迈羲轩。”
解决完这两件难度稍大的事情,剩下的就是经义了。这事算不得难事,刘涣以前的教育,全是白话文,多少俊杰大家、学者专人,将好多经典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君不见那图书馆之中,随便买一本关于国学的东西来,硬是将千百年的经文解释得牛逼无比。
到了涣哥儿做好这件事情时,第一场的所有题目,他已然全部解决,用时一天半,却还剩下一天半的时间,无可奈何地无聊起来。
不知不觉间,尽趴在桌子上睡起觉来,巡查考官看见,一次两次也就见怪不怪,可五次八次过后,那小子还是在睡觉,巡查人员惊疑“哪有这么多的瞌睡,该不会有甚么倪端?”想及于此,就前去呵斥问言。
刘涣一个惊愕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