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烟雨婆娑,鹅湖山也被染成了水墨色,此时或是凭栏远眺,或是煮茶论道,或是寂寞矗立,都正是装文人、装骚客的最佳时机。反正不论如何,所谓骚客文人,最是见不得这种鬼天气了,一旦遇上,那矫情的愁绪便会无端端地泛滥起来。
却说刘秀才也正矗立在这烟雨之中,可他却没装逼,也没犯二,只是临行之前或多或少有些伤感罢了,他来到鹅湖山的学堂前,那“鹤立鸡群”的建筑此刻正孤单落魄地立在云雾底下,前方一个牌坊,却是用上好的青石雕琢而成,上写着那草包赵惇的四个大字“鹅湖书院”。还别说,这赵惇虽入不得刘涣法眼,但长期淫沁在书法之中,又得名师指点,这几个行书还是写得极好的……
“涣哥儿,你还有甚么放心不下的么?”刘三和一众兄弟披着蓑衣,带着竹编帽,正呆呆地看着呆呆的刘涣。
等了良久,刘秀才忽地转过身来,急道:“三哥,去寻笔墨来,在请一个雕刻技艺最好的师傅,老子要青史留名了!”
刘三听得“青史留名”一言,当下也不多问,转身上了马,一勒缰绳,消失在众人眼前……
刘涣又朝当场众人道:“兄弟们,且把这书院左前方的石碑清理一番。”
几人闻声而动,打得水来,往石碑上一泼,再将其擦拭干净,那平平整整的石牌便显出青光来,如一张张等待这雕刻的纸张一般……
这学院正大门的左右两边,都有刘涣设计的两排石碑,石碑高有两米,打磨得光华平整,上头又有遮风挡雨的盖子,从正门牌坊下一直延伸到书院正堂前。
按刘涣的意思,这些东西,是将来用作宣传“校务”、展示“好文章”、“好调研”的,可他大费苦心设计的东西,却被官家霸占了去。而今太子赵惇回宫,也不晓得有没有将这书院的情况禀报给他老子,关于这“鹅湖书院”安排,朝廷迟迟不见动静。其一怒之下,就要留点东西在上面,也好让世人记住,这学院是他刘秀才一手设计、带头兴建而来的……
过不多时,刘三驭马而归,身后带着一人,那人的肩上挎着一个木箱子,想必定是那雕刻师傅无疑。
见得刘涣,那人一抖身上的雨水,脱了蓑衣,却是个清瘦汉子。他开口道:“小哥儿便是这鹅湖山的刘秀才么?”
刘涣道:“正是!此番烦劳先生而来,是要请先生在这左首石牌上雕刻一些东西。”
那人道:“能得刘秀才青睐,实乃大幸,莫说烦劳的话了!敢问却是要雕琢甚么?”
刘涣沉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