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问天无果、借兵有成(2 / 5)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3562 字 2021-06-07

,盘古的心是太阳,盘古的胆是月亮,盘古的骨骼是石头,盘古的肉是泥土,盘古的毛发是草木,盘古的血液是河流。

在布依族神话中,开天辟地的时候造就了十二层天,造了十二层海,我们就像大雁,张开翅膀,我们就像老鹰,把脚缩在翅膀下,飞上十二层天,腾上十二层雾,去看那一层一层的天,去望望了一层一层的雾。我们飞上第一层天,雾罩变成白云一朵朵,雾罩变成星云一片片。飞上第三层天,天上的鸭挤成堆,天上的天鹅拢成群。飞上第五层天,来到天地的大门,左边的门扇雕着凤,右边的门扇雕着龙。飞上第七层天,七姊妹正在织绫罗。飞到第十层天,见到了老雷公。飞到第十一层天,碰见天狗吃月亮。飞上第十二层天,太阳比火烫,不能走近太阳,不能靠拢太阳……还要准备麻鞋十二双,要准备花鞋十二双,下水去看看,下海去望望……

彝族神话中,地神,风神等诸多神仙不断打架抢地盘,抢得不可开交,这时,人出来了,这个三百六十丈高的巨人分别降服了各神,安排他们各司其职……

这些种种传说正如钱理群教授所统计整理出来的那般,是确确实实地存在于少数民族间的,而他也亲身经历,他们说给刘涣听的时候,表情都是那般的真诚,那般的确信无疑。

那么,从哲学层面来看,人与宇宙万物必然是相依相存,互相转化,相敬相亲,和谐共生的。

或许在最初的最初,在宇宙的开始,在宇宙之外的宇宙,在物质前世的前世,当真存在着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只是凡尘之中,众生的目光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若无凭借,便只能是井底之蛙,但就算有所凭借,兴许也终究不得窥察这万物苍生的本真吧。

刘涣曾听闻,读书人和习武的人所追求的境界都是一样的,第一重境界是“见天地”、第二重境界是“见众生”、第三重境界是“见自我”……

可见,修身一事何其之重要,人们通过一生的努力,到头来,便是要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在茫茫众生之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自己与天地宇宙的联系,从而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些可谓的事情来。

怪不得,儒家曾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耳顺、七十古稀、八十杖朝、到了九十则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若不小心活到一百岁,就称乐期颐……

“哎,看来我兴许只有活得更久更久,方能解释自己莫名其妙的遭遇吧。”刘涣终于长叹自言。

他今日想了很久,却也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就怕把人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