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琦玮静悄悄地躲在窗户外面,附着耳朵,像只刚刚出世的小花猫,不敢举步迈入茫茫尘世之间,只得凭借眼观耳闻,打探打探外面的世界……
她将父亲和知县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但闻他们说什么“才学了得”、什么“非池中之物”等等的词语。按她的涉猎和理解,这些措辞,皆是美言夸赞的用物,非遇大才之人而不轻易枉用。
“他们所言何人?是那浪荡小子么?哼!区区一个山野小儿,连个秀才都不是,怎会是他,我一定听错了!”
琦玮心中也不晓得咋了,自从晓得了那“黄酥手”含义以后,就对见得一眼半面的刘涣很是憎恨。可这憎恨缘于什么她也说不清楚。
就按女儿家的心思,若说成“朝思暮想”实在过分,若说成“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也不对……兴许,兴许只是一种情绪罢了,便如“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是一个道理。
对的!或许便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
汝愚是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否则也不可能中了状元。刘涣所写之物,他哪里读不出好歹来。只是,且不论他年轻之时,就算他而今出仕为官之际,穷极才学,或许也写不出这等文章来。
那诗词倒是能够做到,只恐怕写将出来,也比不过人家的气度。字里行间透露的气息,是一首诗词灵魂的直观体现,没有灵魂,便没有深度,没有深度的诗文,纵然美轮美奂,也是牛弹琴、马吹箫,索然无味……
“老哥,你说他是从北而来之人,初始我也不信,可一读其文章,一副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指点江山的气度,我便也信了……哎,不过这孩子也可怜,身逢乱世,有什么办法。”
“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老哥何须感慨,不是还有此子这等人物么,中兴宋室,也不是妄谈。”
“但愿如此!哦……对了,大人是信州知州,下官放肆,却未曾请教大人,对信州如何看法?对信州之铅山又是如何看法?”
“老哥此言何意?是问计于我么?哈哈,今日却不是‘隆中对’啊。至于你所言事,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大人勿怪,还请再看这一篇‘铅山论’。”
知县双手递交,复回原位坐好……
琦玮一听屋里没有了响动,心底有些发急,愤恨父亲这次为何不把内容念出来……
她不甘心,便一直等待,直到双腿开始发酸发麻,承受不起时,跑去找丫鬟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