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州铅山,县城之中这几日热闹得紧,但凡席铺百货的店家,都画一大堆的“门神”、“桃符”,又造一些“迎春牌”。或是有专门卖笔墨纸砚等杂物商家,皆以白纸印上“钟馗”、扎成“财马”、“回头马”等物事,往往有顾客光临,买了东西的,就送人家一些“神魔怪兽”,以图吉祥,同时也是个拉生意,聚人气的好手段。这种气氛,便是大宋朝年关特有的,平常时间,想看也看不到。
刘涣和黑娃带着丫头,今日早早地赶到永平,顾了一辆马车,朝铅山而去,那马车在冬日的官道上一阵颠簸,直把刘涣搞得头晕目眩。黑娃和丫头却兴奋得很,想是第一次坐马车。
却说这黑娃,也是姓张,是张老头的亲兄弟的孙子,按照礼仪辈分,黑娃喊张老头一声大爷爷。这小子以前本是个憨厚老实的娃,父母没有文化,出生时曾找张老头取了个名,叫做“复北”。可乡野鄙俗,吝缘教化,喊着喊着的,人家也大抵忘记了“张复北”的大名,见他长得壮实,尽以“黑娃称呼”,就如把“杨满仓”喊成了“丫头”一般。
黑娃在刘涣的带领下,变得“敏而好学”起来,人也有些“叛逆”。按他的年纪,比刘涣还大一岁,却死不要脸地整日喊刘涣“涣哥儿”。若非刘涣长期习武,身体又被鹅湖寺的虚相大师以“灵物”侵泡改造过,起码现在比起黑娃来,却是个“矮子”呢。
刘涣也是看上黑娃的“胆大心细”,故而有意培养他,今日带他来“见见世面”。至于杨家丫头么,整日都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刘涣瞎跑,好在她而今没有纠缠于“嫁给刘涣”一事……
丫头被马车一颠,死死地抱住刘涣的右臂,她道:“涣哥儿,到了铅山,可一定记得给我买糖葫芦。”
“那是,涣哥既然带你出来,就一定不会亏待你,你放心,糖葫芦有啥好的,到了那县城,涣哥给你包装一番,回来时,包你爹娘都不认识你了……”
“哎呀,那还是算了,爹娘要是认不得我,那我晚上住哪里。”
黑娃一听,忍不住笑起来,道:“丫头,你这榆木脑袋,涣哥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再说了,今朝我们与涣哥出来,却不是吃喝玩乐的,我们要做大事呢,对吧,涣哥?”
刘涣道:“少废话,丫头人小,你少说几句不成么?看好我给你的背包,里面可全是银子!”
“我晓得,我晓得,涣哥你放心就是,这银子丢不了……诶,我说涣哥儿,你哪来这么多的银子?”
“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说的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