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讲轮回的人(1 / 5)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3833 字 2021-06-07

?

按照大宋惯例,从冬至过后一直到戌日,再数着日子,数到了腊月初三,便是正儿八经地算是“腊日”了,官方又称为“君王腊”。

如此,腊月间终于到来,正是季冬,小寒大寒的时节。信州大地上的雪丝毫没有融化的迹象,而对于宋室“行在”临安府一带而言,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雪却没有江西等地的大,倒是时常下些冻雨来,打在人脸上辣辣生疼。

见此时景,有大臣向皇帝赵昚敬言,言及百姓和军队的苦衷,赵昚大袖一挥,金口玉言,对些许平民和军队赐予关会(即钱财或纸币)。真是优惠多多,但官家的恩惠其实必有目的,笼络人心,安定军心便是最主要的。只是很可惜,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头来能发到军民手中的少之又少。

虽说如此,这等“浩荡皇恩”也只有行在临安一带的军民能够享受,对刘涣而今处在的江西信州而言,自然是毛也见不到半根的。

鹅湖村虽小,但也洋溢着年关前奏时的气氛,有家底殷实的农户,女人们大清早的起床来,生了火烧了水,早漱完毕,便开始准备存货。她们的做法很简单,往往是用粗糙的盐巴将少得可怜的猪肉、羊肉、牛肉、鱼肉等腌制成了腊肉,封存起来用香樟树枝、松柏树枝生火来烘干,或是直接晾干。这样就算放到来年夏天也不会损坏,可见古人之智慧真是巧夺天工。

刘涣今日没有“睡懒觉”,也没有莫名其妙地消失,他大早上的起来,练完拳法和刀法,便烧水煮粥,加上小绿豆,把粥熬得白里透绿,斑斑点点,甚是喜人。他又切了五花肉,剁成肉沫,调上盐巴、花椒粉、葱姜蒜,之后取出小麦面粉,加上少许的石灰澄清的水揉好,做成了肉包子。

刘涣的手艺还是极好的,本来前世就是个“家庭主男”,而今到了宋朝,些许家务自不在话下。

张老头醒来的时候,刘涣已经把热毛巾递到了他的跟前,他心中温暖自不多说,欣然地接受了。等老头梳洗完毕,又开始晨诵起来。这晨诵的习惯是老头多年养成的,而今他收了刘涣为孙,必然要把最好的经验传给他。

刘涣没有拒绝老头,只是对答如流地背诵《大学》起来……有些地方“字句”的读音和后世不同,老头觉得刘涣背错了,便用他那极度不标准的“普通话”——受吴语影响的汴京话和临安话的结合体,一一给刘涣纠正,刘涣心中明悟,故不反驳。

好不容易等到“晨诵”完毕,绿豆粥堪堪温凉,蒸好的肉包子可是热气腾腾。

刘涣“服侍”老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