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乾道六年(2 / 6)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4651 字 2021-06-07

莫名其妙地看着自己,脸上挂着坏坏的笑容。他虽是佛门中人,但到底少年心性,等了许久不刘涣搭话,心中一阵尴尬,有点颠怒到:“阿弥陀佛,你这小施主真是倒人胃口,有什么法子也不点破,站着傻笑傻笑的,有什么意思。哎,真是一人相,众生相……”

刘涣见他终于上钩,心中暗道:“且,我以为你这修佛之人的心能有多静呢,不过也是个冠冕堂皇的家伙。”他想及便收回微笑,正色道:“阿弥陀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讲两种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修行有出世的修行,也有入世的修行,小师傅修行在庙宇之中,是为出世,我却修行在大千世界、凡尘俗世之中,是为入世的修行……我观小师傅苦闷而作,偶有唠叨埋怨,不忍出言打破,到还以为是小师傅悟透了,却不曾想是我孟浪了,抱歉抱歉。”

小和尚一听,这还得了,这小子满口佛家大道,这不是在教训他么,他哪里还受得了,少年人心性直爽,破口而出,道:“哎哟,少说什么禅理大道,你也不过知其表而不懂其理而已,若有什么道行,一一亮出来就是了,吞吞吐吐的,还当自己是个方外高人么?”

刘涣闻言哈哈一笑,道:“这便对了,你不是说我俩年纪相仿么,言语交流,只要能表明意思就是了,你偏偏要说些半佛不佛的话来,这可怨得谁了?来来来……我便说一种简易的法子给你,以后你‘洗地悟法’便不会这般费心费力了。”

他说完不待小和尚从木讷和惊愕之中醒神过来,便抢步在院子中,一把将和尚手里的粗麻布夺来,又道:“还有多余的废布么?再去找一节枯木或者竹子来,材料宜直不宜曲!”

小和尚见状心中暗想,“这小子到底是哪里来的人,说话处事真是迥异得很,和常人很不同呢。”

小和尚道:“哦,有的有的,只是那布料大多是废弃的麻布,笔直的竹子更是好找,我到后山砍一根就是了。”

刘涣喜道:“好好好,你且去全部找来。哦,对了,若有棉布那边更好了,另外再去找些麻绳子来,若没有麻绳子,就用布条代替。”

小和尚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要搞什么鬼,不过他所要求的这些材料真是简单得很。和尚心中好奇,索性一一去寻找过来,看看这人的庐山真面目、葫芦里的药丸儿。

不多一时,小和尚拖着一根竹子进来,把一大堆杂物往地上一扔,道:“小施主,这些便是你所讲到的材料了,那破旧的棉布实在难找得很,不过我倒是找得一小团棉絮,发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