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经过张叔的提醒,赵成才想起这火药的储存也是一大问题呀!
火药的储存并不仅仅是远离火源,限制堆叠这么简单就行了的。要知道黑火药中大量的成分**是属于强酸强碱盐,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腐蚀性的,在这个对包装没有任何概念的年代还真的是有些问题的。所以赵成这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就是后世制造颗粒火药是使用的石墨抛光法。
不过石墨抛光法对于火药的形状是有要求的,必须是颗粒火药才行,要是粉末状的火药中加入石墨粉,那就不是抛光了,根本就是改变成分。不过赵成既然直接就是使用的湿法制火药,这火药颗粒化就根本不是问题,只是多了一道筛选的工序而已。通过粗细双层筛选就可以得到大小均匀的火药颗粒,至于过大的颗粒,再继续粉碎就是了,而过小的颗粒和粉末则可以直接添加到还没阴干的湿火药中再次成型,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经过石墨抛光的火药颗粒等于是对每一个小颗粒都经行了一次单独的封装,所以不管是腐蚀性还是吸湿性都得到很好的控制了。赵成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是否认识石墨,弄不好还要自己去开石墨矿就悲剧了!
还好经过对张叔的询问赵成的心才算是放下来了,原来这个时代的人早就已经开始大量的开采和使用石墨了,用途很简单,那就是制作墨汁。既然石墨不成问题了,那火药的抛光就更加没有问题了。当然,眼前的这点火药马上就要面临引爆实验了,所以也没有抛光的必要了,赵成只是吩咐张叔去弄些石墨来,至于怎么抛光,赵成也只知道个大概,这种具体工艺的是事情,肯定只有让张叔他们去想办法了。主要的问题不过就是石墨的粉碎和抛光后的筛选,这些工艺对于匠人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不过火药就算是经过了抛光,用什么容器来储存依然是个问题。根据后世的经验,一般都是使用橡木桶来储存火药,当然,用木桶装东西这也主要是西方的习惯,和他们主要的海上运输的特点也是相关的。由于海运的颠簸,所以西方人对于液体呀,粉末一类的容易泼洒泄露的东西都使用特殊的木桶来盛放。而聪明的中国人,因为不需要面对那么恶劣的海运环境,同时又凑巧的发明了更利于密封的材料——陶瓷,所以对于这种木桶是没有什么研究的。换句话说,赵成现在想要找几个这样木桶来,是基本没有可能的,估计张叔他们也不一定能做的出来,说起来,在古代箍桶本来就是一种技术活,更何况是西方那种全封闭的木桶。
可是如果用陶瓷来装火药,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