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利用溶解度的特性来实现反应了。现在赵成就让人把这已经混合好的溶液装进铜釜里,用大火不断的加热,知道溶液完全煮沸。
安平城,就在后世山西的太原附近,算不上什么高原,水的沸点基本可以理解为一百度,而且因为有大量的无机盐成分,沸点还要提高。赵成记得**在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沸点大概在一百一十多度的样子,当然,就他现在这粗制的方法来说,这些精确的数据都不太重要了。
现在的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继续加人,大量的蒸发水分,直到形成饱和溶液。赵成记得**在一百度左右的时候,溶解度是常温的十倍左右。当时制作硝土溶液的时候是基本做到了硝土不再溶解,虽然在沉淀反应的时候消耗了一些,但是基本上可以算作是饱和溶液,但是随着草木灰溶液的加入,相当于又加入了大量的溶剂,所以现在的溶液是很不饱和的。
根据刚才加入的草木灰溶液的量来看,相当于加了接近两倍的溶剂,等于现在只有饱和时的浓度的三分之一左右,结合**跟温度的关系,赵成决定要把现在的溶液蒸发到只剩三十分之一。
这倒是个简单的工作,只需要用尺子量一下液面的高度就行了,剩下的就是不断的加火蒸发就行了。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所以都恨紧张的关注着液面的降低,也没有感觉时间过的多久,就差不多要达到目标了,而这时铜釜里已经析出了大量的结晶,赵成知道这就是大量的钠盐析出了。
在沸腾的时候,**的溶解度达到了可怕的二百五十左右,能形成超浓的溶液,而钠盐是不具备这种溶解度的,必然大量析出,就相当于是反应生成的沉淀了。
这时要做的就是热过滤了,这也是一个麻烦问题,只要一离开火,温度就会急剧下降,**的溶解度也会急剧降低,会有一部分**随同钠盐一起析出,这就是浪费了。
赵成想起后世吃火锅时用漏勺打汤的方法,让人直接把重新中好的麻布木炭过滤器从铜釜上罩下去,然后用铜勺把麻布上面滤出的液体不断的舀到别的容器里面。这样是很费人力的,不过好处是不用停止加热,节约了原料。以后肯定的重新设计个能直接进行热过滤的加热装置才行呀!
那些要到干净容器里的液体,随着温度降低,逐渐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些就是基本纯净的**了!当然,虽然钠盐手温度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并不带便就没有影响,所以这些析出的**中还是有少量的钠盐。不过这个就不是什么问题了,赵成让人把舀出来的这些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