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在何处?”
荀谌微微低下头,似是不敢与袁绍对视,迟疑着低声答道:“张郃将军,下落不明……”
“下落不明?”
袁绍大为惊奇,按理说,张郃所率三千步卒,虽非精锐悍卒,可也并非是老弱病残,文丑兵败,颜良遭受曹军攻击,他收到消息,也该当率军回援才是啊,怎么会下落不明呢?
可惜这个时候,袁绍头脑晕晕沉沉的,全然没有平素的清明,始终没有转过弯来,荀谌如此说,其实已经就是等同于在说,张郃已率军投敌了。
不过荀谌说得如此谨慎,也是因为关于张郃及其麾下三千兵卒的下落,有不少传言,其中比较可信的一条,即是张郃率军投降曹操,但就是这条消息,也尚未完全得到证实,不像文丑战死的消息那般确凿无疑。
从濮阳到白马,路程只有不到百里,可是袁绍一行是仓促撤离濮阳,携带的东西多且杂,不但袁绍是躺着的,不能忍受颠簸,帐下谋士文职官吏,也多是体弱文人,是以一路上压根就走不快,以至于护卫袁绍的高干急得直跺脚,提心吊胆的,生怕曹操的虎豹骑突然追上来。
高干乃是袁绍的亲外甥,袁绍完全信得过,故而袁绍到那里,都是由高干率亲卫护卫。他这个担心,其实有些多余,这个时候,曹操要想在大败文丑后,再大败颜良部,虎豹骑就不可能抽调出来,前来追杀袁绍。
暮色沉沉中,当白马津的灯火远远在望时,高干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大队人马驰入白马津,高干没有任何迟疑,当即安排渡河事宜,哪怕一应船工一再力称,入夜后渡河,太不安全,高干仍旧我行我素,强令船工准备好船只。
要渡河,可不就是单单将袁绍送过去这么简单,而是先要送过去一半亲卫,然后再送袁绍等人过去,千余人马,怎么着也要折腾好几个时辰。
一直忙碌到亥时时分,袁绍躺着的软榻,才由亲卫抬着上渡船,高干亲自陪侍在一旁,再加上护卫的亲卫,以及荀谌等人,二十来人随着渡船缓缓离岸,往大河北岸驶去。
白马津历来就是冀州、兖州之间最为重要的一处渡口,盖因此处大河河面宽广,示意河水流得甚是平稳,没有风浪的时节,河面平整得难以看得出来水在流动。
不过,这个时候,却正是夏末,河水虽然没有夏讯那般暴涨,却也浊水滚滚,浪涛连连。
好在夜风习习,渡船又甚宽大,在波涛中摇摇晃晃,并不是非常厉害,可高干仍旧担心得很,左手紧紧地扶着主公袁绍的软榻,右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