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疲累的身躯,拾检来枯干的树枝,一股脑儿地堆积在营帐四周,抛掷到营帐顶上,很快就将营帐压垮。
此时天色已渐黑,袁涣稍稍歇息下,喘匀粗气,摸出火石火媒,点燃柴禾,看着火势渐大,即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去。
他去的方向,正是下城父聚,他要在那里,等着刘备追兵的到来。
当袁术的死讯传到孙策耳边时,他正率军屯驻在当涂,正与周瑜一起,策马立于涂山顶上,看着山脚下的淮水滚滚东流。
他记得很清楚,四年前,父亲孙坚率军离开袁术,南下扬州,当时就屯驻于此,他和周瑜自寿春赶来,在这里,正式加入到父亲孙坚的麾下。
如今,忽忽数年过去,父亲孙坚已作古,他和周瑜也有青葱少年,成长为一方统帅。
袁术的死,孙策并未感觉到痛快,反而是带着伤悲,当然他不是为袁术而伤悲,而是为父亲孙坚竟然在这种人帐下效力如此之久而感到伤悲。
沉思良久,孙策长出一口气,一直就等着的周瑜,立时出声道:“伯符,袁术已死,伯父终可瞑目了。”
“嗯!”
孙策点点头,眼前浮现出父亲伟岸的身影,一时间,又有些痴了。
周瑜心里暗叹一声,策马上前小半步,虽然心中仍旧带着几分不忍,踌躇片刻,还是低声道:“伯符节哀,如今天下情势突变,江东父老儿郎,也都系于伯符之肩,如何筹谋,可是须得早下决断才是。”
孙策长吸一口气,吐气如叹息,转头问道:“公瑾可有教我?”
周瑜在孙策面前,也不客气,直接就在马背上答道:“刘备如此性急,攻豫州如此迅猛,当与他抢先一步获知吕布大败鲜卑有关,而今日看来,他能如此顺利地抽调大军,南攻豫州,没有收到曹操的阻碍干扰,当是两人暗地里达成共识才是……”
“嗯?”孙策愕然色变,问道,“刘备响应袁绍号召,共攻兖州,他如何会与曹操达成共识?”
周瑜摇头答道:“此事是有些蹊跷,可惜我军在大江以北尚未布下谍探暗间,不然倒是可以打探清楚……”
稍稍一顿,周瑜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倒也未有大碍,曹操如今与袁绍大战于东郡,倒是便宜了刘备,竟然如此短时间内,即攻下相县,尽得袁术之兵。”
孙策默然,刘备占据豫州,于他而言,可不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在整固扬州时,刘备也正在整固豫州,正堵住他北上的道路。
“公瑾的意思是,我军须得调整用兵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