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长安,与关东群雄之间,隔空暗地里相互较劲,一来二往,就已是秋去冬来,冬去春至,又到了一年的春风送暖时节。
兴平二年(195)的春天,注定要以平寂开头,可是,到底会否以平寂结尾,谁也预测不了。
袁绍虽然派遣特使前来长安参拜,并奉上冀州赋税,以示对朝廷的认可,但对车骑将军吕布表他为太尉的提议,婉言谢绝,对表他为大将军的提议,亦是婉言谢绝。
有他如此表率,其他人也多是拒绝,只有青州牧孔融,徐州牧陶谦,泰山太守应劭,还有孙策,接受了朝廷的官职,就连被袁绍大军困在易京的公孙瓒,竟然也是非常硬气地加以拒绝。
在征讨金城韩遂的大军班师长安后,车骑将军吕布原本以为,开春过后,他就可以抽开身,前往南匈奴美稷美美地走一趟,结果,他刚有此动议,就被包括贾诩和徐庶在内的一众部属给劝阻住,令他极其郁闷。
理由非常强大,现在的长安,已不是原来的长安,天子和太后驻驾于此,朝堂上也充斥着对并州军抱持着“敌意”的朝臣,吕布作为并州军的统帅,如不坐镇长安,难保有人会借此闹出点事来。
这让吕布很郁闷,很无语,也很无奈。
到了这个地步,他才理解到,手中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从某些方面来说,个人能随心所欲的空间,也就会越小。
故而贵为天子,权倾天下,其活动范围,大多时候。却被局限在深宫之中,再也难以享受到在天地间自由翱翔的快乐。
感慨归感慨,吕布遭致一众部属的一致反对。也就只有郁闷无比地继续坐镇长安,针对南匈奴的收服行动。就只能交由得力部属去操办。
整体策略,说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先礼后兵而已。
徐庶代表车骑将军吕布,出使美稷,肩负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任,如若南匈奴现任代理单于的老王羌阑不识时务,就会由徐晃、马超还有张辽。率三路大军攻入,不愁南匈奴不服。
南匈奴单于之位,原本是羌渠,后来朝廷抽调南匈奴精骑参与平叛。致南匈奴发生叛乱,单于羌渠被杀,其子扶罗韩和呼渠泉率军流落在汉庭,须卜骨都侯立为单于。
其后不过仅仅一年的工夫,须卜骨都侯病逝。由老王羌阑代理单于,于夫罗寻求朝廷相助,适逢灵帝驾崩,朝廷自顾不暇,自然就无人搭理南匈奴。更遑论于夫罗。
于夫罗走投无路,率军投奔白波贼郭太,在河东劫掠,其后与郭太一起,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