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其内容当即在朝臣之间不胫而走,让他们议论纷纷。
这封奏折,表面上看起来,正是呼应朝堂上此前的呼声,力言朝廷拜袁绍为太尉。
此外,还力言朝廷拜曹操为冀州牧,刘备为兖州牧,公孙瓒为幽州牧,孔融为青州牧,陶谦为徐州牧,袁术为扬州牧,刘表为豫州牧,刘焉为荆州牧,张鲁为益州牧,庞柔为凉州牧,法正为并州牧。
这么个奏折,立时让司空杨彪,司徒蔡邕,以及法衍等明白的人意识到,此前他们多少有些想当然。
不说别的,如若吕布奏折上的这些人,果真能应朝廷之令,各赴其职,大汉天下,也就会因此而实现太平了。
只是,这可能吗?
只要稍微有些理智的人,哪怕此前是如何振臂高呼,要朝廷征召并重用袁绍为首的党人和士人,看到这份名单,就都意识到,这事不可能。
可是吕布的奏折,却让一众朝臣无法在朝堂上表示异议,尤其是那些力主重用袁绍的人,更是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重用袁绍,有比太尉一职更加重用的么?
很快,派出去的使臣,集中出京,赶赴各地,宣读朝廷的旨意。
没过一个月,各地的消息陆续传回,包括袁绍在内,所有人的反应都是出奇的一致,坦陈德才不具,如何能担此重任。
不光如此,前往豫州的将作大匠吴修,反而被自领豫州牧的袁术,一怒之下给砍了脑袋,原因就在于,这位将作大匠吴修,可是极力推崇袁绍的,为人又有些迂腐,在袁术面前大赞特赞袁绍,结果触了袁术的霉头还不自知。
车骑将军吕布的奏折,关东群雄一点脸面都不给,他却毫不在意,第二道奏折紧接着呈上,力主朝廷拜袁绍为大将军,余下的公孙瓒,曹操,刘备,孔融,陶谦,刘表,应劭,刘焉,袁术,孙策,张鲁,俱各有将军封号。
这份名单,比之此前那份,多了应劭和孙策,少了吕布帐下的法正等人。
按这个意思,也就相当于是默认了关东群雄各自占有的地盘,不过其州牧官职,却都是各自自领的,朝廷仍然没有承认,只是给他们封上将军的称号。
奏折在朝会上,倒没有遭到太多的阻拦,可是到太后那里,却扣住不放,吕布知道,这是何太后要与他密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
当天夜里,北风带着冷冽,呼啸着,一路南下,吕布顶着寒风,熟门熟路地潜过自家庭院,摸进长信宫内。
经历过府中婢女被刺客组织渗透事件后,吕布就暗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