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问鼎 四(3 / 5)

兴唐 午后方晴 3743 字 2021-06-07

实这两条联在一起,已经能看出母亲日后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气。

继续看下去。到了第八条,是学习老子的《道德经》,王公以下的臣民,都要读老子的文章。李渊身上多是胡人血脉,于是牵强附会,一会儿说自己家族来自陇西李家,一会儿说是老子的后代,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投其所好,让李氏宗亲与百官看一看,她还是李家的媳妇,没有外心。

第九是为母服孝三年,这中间牵涉到了一个古礼问题,有小孝,七七之数,中孝,一年之期,大孝,三年才满。古礼中一些礼制对女子略略不公,因此,武则天做了一些改革,稍稍抬高女子地位。又讲了许多,比如礼节,服饰,丧期。也许用意是好的,可等于是空谈。各个官员对礼制有各个官员的解读方式,百姓有百姓的方式,世家有世家的方式。武则天根本没有能力规范起来。不要说武则天,就是李治都不行,想规范礼制,那些傲气冲天的各大门阀,会不会买李家皇室的账?

第十条是五年以上有功官员不再考核。主要是指勋官的,也就是什么上柱国的啥,世袭南北朝的北朝制度而来,根据战功多少将赏勋官,不管事,仅仅加官而己,是荣誉之职。到了唐朝已经弱化,甚至仅作为荣誉奖励功臣之后代,或者宗室外戚弟子。但在唐初,因为战争多,大量招募士兵,授了不少勋官出去,也赏赐了一些勋田。另外三到品的特级勋官可参加职事常官的铨选,二品以上的勋官,可享门荫特权。因此,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凡是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记录将士战绩,骆宾王就是此职,上报尚书省,吏部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报皇上,等候授官。为了防止前线将士弄虚作假,谎报战功,或者击杀百姓以充军功,这个审核很严格。甚至数年后,能翻出来,再次验核。

同样,这也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但经武则天这一变,五年以前的勋功,那怕就是谎报军功的,也停止追究不问。看似是简化管理程序,实际是与学老子收宗室之心,免京城徭役收京城百姓之心一样,这是收将士之心。

第十一条是八品以上京官增加年俸,京城物价日贵,增加俸禄也是必然。可是又要轻徭薄赋,又要加薪,请问朝廷上哪里变出钱来?或者母亲看到国家收入略增,特别是自己为朝廷带来的一些收入,也动了这个主意?

这些钱是为了减少百姓赋税谋划的,不是让你用来收买官员心的!

第十二条是任事已久,又有才德官员,可晋升。所有十二条,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