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算是比较平缓的,然而风大浪急,或者船只相撞,或者船舶本身质量的隐患,都时有出事。
用意很好,然而魏玄同与韦思谦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魏玄同说道:“殿下,这个用费……”
脑子很好使的,然而都没有办法计算这个费用。
李威笑了笑说道:“魏长史,切莫小视海市。再说,迟则后年,有可能明年,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可供支出。”
魏玄同忽信忽疑,这不是少钱,象去年有争议的卖名额,效果也不错的,可与两渠相比,募来的财政也不足十分之一。用朝廷每年的二十万缗钱,估计堆在三门,堆上十年八年,也堆不成功。
但又有些可信。
才到竹林关时,看到丹水的形式,再算一算工程与难度,心里面同样打退堂鼓。然而一个铁网兜子,就立即解决了建坝堵水的难题。这个费用很高昂的,许多地方得需要铁柱子,不是一根两根,有可能是几万根,几十万根,再加上夯打与拨起的费用,开支巨大,甚至魏玄同都怀疑朝廷没有这么多铁矿石来冶炼。
但铁柱不是用过一次,就不能再用的。再说,不用了,可以重新熔炉,化为铁器,也算回收成本。却用此法,解法了急深水流中堵坝的困难,同样节约大力的力役,细算不是浪费,是节约。
说不定太子就会想出一个新办法,解决财政问题。
于是魏玄同沉默不语。
当然,老百姓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看到有了办法,新开河一开,漕运便利,如果再分几河,水势一缓,以后所付的力役就会少,甚至也会少死许多亲人,都感到很高兴。并且因为施工难度增加,募民日薪也从五十文提高到了五十五文,于是欢声雷动。
但消息传到京城,所有官员都是张口结舌。
大手笔啊大手笔!
立意虽好,可是太子从哪里筹得这批费用?不要说以后,就是今年的费用,都会成严重问题。
但另一件事同样吸引了官员的注意。
到了九月,有更多的船舶返航。也不是很顺利的,海上遇到过风浪,一些人因为船只沉没,葬身于大海,永远不能回来。还有不开化的土著人,时有冲突发生。后面是麻烦,吃的亏不多。毕竟唐朝重武轻文,民间武风也十分昌盛,又不熟悉,窝里斗的情况没有发生,大家出海怕遇意外,于是结成大规模船队。尽管每艘船上的人很少,但皆带了武器,却不是倭国人所能比的。遇到不好的事情,加上泱泱大国心态,多做出一些祸害地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