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雨荷抬起头,看着窗外,经过了种种,也早过了发花痴的年龄。更况且她也不是贱得慌,对太子的挂念终不如碧儿,但家教使然,一直默默尽着一个妻子的本份。
说道:“我也担心,可殿下虽吃一些苦,也必须这样做,对国家,对百姓,就是对殿下自己也有帮助。”
也并不是懵懂无知,太子的处境,却是知道一些。
两渠一成,太子继位,已经无人抵挡。
抱着她这样想法的,可不是她一个人,大明宫的某人,都疏忽了……
……
这场秋雨,李威仍然在赶路,丹水下游在均州境内与汉水交合,然后取捷径,直插虢州奔陕州。因为时间急,即使是下着雨,也在行路当中。其实心中对父亲也有更多的不满。
如果早一个月准备,就不会如此狼狈。
李威没有病倒,韦弘机却病倒了,躺在虢州,不能走路。
李威带着歉意,说道:“孤太急促。”
“殿下,是臣耽搁了殿下,不过臣依然很高兴。殿下,恕臣斗胆说一句,殿下多久没有生病了?”
李威惊讶地回想了一下,这才想起,自从自己来到唐朝,大病一场后,几乎就没有生过病,当然,装病不算的。就是到了南诏,有一部分士兵水土不服,自己只是感到略略有些不适外,也没有病倒。
“这才是社稷的幸事。”
话点到为止即可,不能再露骨了。李威说道:“韦少卿,不要乱想,好生养病,三门新开河工程很大,孤还要指望你大展身手。”
丢下了韦弘机,来到三门。
其实在去年,他心中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那就是钱氏的竹笼沉石之法。
钱塘江喇叭口固然壮观,可也是一害。但早先不是这样的,一个平直的喇叭口,与长江一样,长江入海口不是在后世的南通,喇叭口几乎到了常州镇江一带。后来泥水沉淀,海岸线向东扩大,长江的危害不大,可钱塘江海潮入侵,自唐朝以来,已渐渐成了两岸百姓安全的隐患。
李威前世去钱塘江观潮,无意中听讲解员讲解了一段钱塘江的历史。
钱镠入主吴越后,杭州成为吴越首府。为了巩固自己统治,于是大修海塘,先是采用传统的板筑法修建海塘,但经不住潮水冲击失败。然后纳工匠建议,采用了运巨石盛竹笼,植巨木捍之的办法,终于获得成功。
其实就是用拉木与木桩基,再配合竹篱笆之法,做一个巨大的网兜,形成一张网,在这个网兜里放上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