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 九(2 / 4)

兴唐 午后方晴 3389 字 2021-06-07

等人也不能考虑,虽然是自己人,却为父亲一直打压,地位太低,只能替自己出谋划策,派不上大用场。要么杨家与韦家的一些官员,也可以托负。

这就是自己大约在朝堂的力量。

说完了,看着裴行俭,如果裴行俭说什么臣惶恐,等于拒绝了,那么此人也不能再拉拢。

裴行俭没有表态,只是微微一笑,道:“如此说来,此人倒是需要,臣可向殿下推荐一人。姚思廉之孙,秘书郎姚璹也,此人口舌伶俐,又有文彩,曾参与修撰《瑶山玉彩》一书。气节不算高,但为人品性也不算恶劣。倒是可以担任殿下之任。”

秘书郎是从六品官员,职位不算高,至少在李威这个层面上来说,职位只算一般。但在一般老百姓眼中,也是一个高官了。因为秘书省只是检校书籍,李威虽然监过几次国,也不认识此人。不过裴行俭说此人可用,大约能成行的。

然后又说道:“孤还要一个人,对土木精通,最好精通水利的大臣。”

丹水与秦岭以南,新开河在三门,一南一东,两处施工,工程量皆不小,李威也不可能每天呆在工地上,那不叫事必恭亲,是叫作伪了。韦弘机只是一人,又不能分身。因此还要需要一名干臣协助。

“这又不是好找的人选。朝中论土木造诣,当是阎中书兄弟,可皆已去逝。韦少卿也可。还有精通土木的大臣也许有,不过水利嘛……”裴行俭皱起了眉头,唐朝立国以来,修了不少水利,但都是拾拾补补,零零碎碎,借着河水兴修,工程量都不大,即使有各州刺史与官员主持,那也看不出本事。

“如果没有精通水利的,可以退而求次,朝中除了韦少监外,还有没有别的大臣精通水土?”

裴行俭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说道:“原来还有一人,司稼少卿梁修仁,龙朔时修大明宫,民不以苦,用费节约。可是此人也故世……”

又思付了一下,说道:“不如殿下让姚璹也试试,臣与他交往过几次,听言语中,对土木也颇喜。再说殿下想要功成,姚璹此行是关健,给他一些动力……只不过殿下能确信将来经费?”

“裴侍郎,请拭目以待。”

裴行俭笑笑不语。

李威又说道:“另外孤还需一个对工程监督之人。”

这个人选说好找也不大好找,说难找也不大难找,主要是耿直,另外这次水利宗旨以不伤民为主,需要体恤百姓。同时有办事能力,不能为清名而博清名,阻碍施工进展。不但如此,太子此番前来,还有另外的用意,这个人手,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