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肉眼看到一个个漩涡,向下迅速奔腾。这艘船在急流里面,摇摇欲坠,似乎随时能沉没似的。因为吃力,通向栈道的纤绳被绷得紧紧的。这时代的大海没有去过,可看这情形,似乎是在看大片里船只在惊涛骇浪大海里挣扎的场面。站在岸边,李威都替这艘船舶捏了一把汗。
刘刺史道:“殿下,这种船舶航驶三门,最是危险。”
“何解?”
“是江淮的船。”
“江淮的船?”
韦弘机在一边替刘刺史答道:“殿下,船舶有海船与内河之船分别。”
李威点了一下头,海船造价更高,也更结实,放在内河是浪费。内河之船也不能出海,不然海浪抖几下,就抖散了。
韦弘机又说道:“内河之船全国各地又有所不同,比如沙船、福船、兰舟、扬州货船等。到京城的漕运大多有三种。第一种长江船舶,长江平阔,所以船体宽短,结构强,稳定好,装载货物多。有的船只能装载上万石货。因为船大,只能倚赖风帆,借信风航行。另外就是速度偏慢。这种船型到达西京的很少,大多数在扬州转泊。第二种船就是运河船,船型肥阔,底平舱浅,吃水浅,船舷内收,便于加盖篾席。有的舱上还装有合舱板。船只略小,多以一千石为主,少数能装载两千石甚至更多。除了风帆外,又设有舷伸甲板,方便人站在甲板上撑篙,或者摇橹。因为风帆用得很少,还有桥梁阻隔,桅杆不高,风帆也不大,主要是撑篙或者摇橹航行。这种船舶常见于大运河,或者汴水,洛水。东都多是这种船只。第三种船就是用在三门峡与渭水航运的,因为水流湍急,暗礁居多,所以配备最为齐整。在浅河里撑篙,在深水中摇橹,逆水时还配有高大的风帆借助风力。为了防止急浪冲打,船底制作坚实笨重,两头皆高高翘起,船身又装有护舷板。同时船舱分成五到八个货舱,每一舱都相隔起来,触礁时可以及时补漏。这种船舶造价很高,可也最结实。但是商人逐利而行,为了节约成本,不肯调换船舶,时常有运河船入渭。不但在三门,在其他地方,也容易出事。每年因为漕运,枉死了许多船夫百姓。”
李威再次点了一下头,就象后来的超载一样。明知道超载容易出事故,船主与司机还经常为了利润去超载。当然了,有法律,可不是制止,而是处罚,成了某些公务员谋利的重要手段。甚至有的地方还下达了罚款的指标,所以大家不服。想到这里,十分好笑,贪墨这件事,古今一样的。在后世如此,在唐朝,同样少不了。难道这也是国人的一种美德?当了官就一定会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