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都黄昏 四(1 / 6)

兴唐 午后方晴 4736 字 2021-06-07

?

第二百四十七章亲事(上)

阎立本、李敬玄、刘仁轨、张文瓘、郝处俊、戴至德以及各部侍郎与尚书,如刘审礼、李义琰、来恒、薛元超、高智周、裴行俭等人全部到达。不知道何事,原来太子一直观摩,象这样高调的将各个宰相与各部尚书侍郎一起召集事务,前所未有的。

到了延英殿,李威让他们坐下来,拿起一块用棉布做的毛巾,这也是新出来的,棉布吸水性强,以前因为贵,都当作了衣料,现在棉花种了起来,因此有人用布料制成了毛巾。

然后问道:“象这样的绁布一尺大约需多少钱?”

知道的大臣真不多,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贱,可这些大臣多会当过这个家的。

还是戴至德说道:“宫里所用皆是细绁,每尺大约在三十文。这是今年,国家有了棉花,若是往年,细绁每尺大约四十多文,与绵绸价格相当,仅次于绫布。”

“那么民间用的粗绁呢?”

“粗绁粗鄙不耐用,因此很贱,以前价约为每尺十文,略低于生绢、大练、火麻布、赀布,但比小练、维州布与小水布、粗麻布贵。今年因为棉花种得多,价格又降了一些。每尺大约是在九文。到明年有可能还会降一些。”

现在对什么经济学,没有专门的研究,可也知道物价低,对国家好处比坏处多。粮食便宜了,老百姓就不会饿肚子,布便宜了,老百姓就有衣服穿。很简单的实用理论。戴至德说完,狐疑地看着李威,不知太子提布做什么?

李威眼中有些赞许,戴至德身为宰相,当然不可能到市场上去询问什么物价,可关心了,说明是有心了。而且这个宰相做人很低调的,民间认为他与阎立本一样,只是一个长者。李威却知道,他每天批阅了多少奏折,又上书了多少建议给父亲。但为人低调,做过了从不吭声。算是一个贤相。

李威心中暗许,嘴上不说的。自己夸戴至德,未必对戴至德是好事。又问道:“戴相公,那么孤问你,做一件衣服,需要多少布料?”

这个问法不准确的,要看是做长袍还是短褂,两者差距却是很大的。每一个人的身高又是不同,男人与女人的骨架又是不同,简单的衣服与有褶边或者衬裙的又是不同。不过太子既然问了,戴至德只好估测了一下,答道:“少约三四尺,多约六七尺。”

“也就是每件衣服加上缝工,最少得花费三十文,甚至六十文。”

“大约差不多吧。”

这是指老百姓穿的衣服,如果用的布料是李武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