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的声音。李大志爬上山顶,还有一些石头的,可嫌不够用,于是命令士兵用大锤子砸裸露在外面的连体山岩。
僚人呆在长草岭上,只能仰头张望。就不是雾气,隔了几百米高的高度,也不可能看到山顶上在做什么,但一个个知道不妙。于是一夜数变,弄得两边唐军都不得安生。
天就亮了,雾气渐渐散了起来。
梁积寿一看时候差不多,开始让手下吹起号角。
听到号角声,雾气散尽,居高临下,看得一清二楚,李大志命令手下,举起石头往下砸。实际上两头夹击之势,又切断了水源,僚人也坚持不了多久。可是李威不想耽搁时间。
这一砸石寨里全乱了套。最主要他们不是来自一个部族,所以李威再三说分而化之,当真僚蛮如此懦弱?那么后来大一统的南诏都不会让唐朝头痛。这个懦弱就是与这些南诏各部族不统一有关。因此前期,唐朝征缴南诏各叛部时,用兵都是很少,但每次都能成功。
僚人一看不妙,向东北看了看,山下大营连片,毕竟是一万多人的大营,规模很大的。再向西南看了一看,除了几十座简易的营帐外,只有一道木栅栏。琢磨了一下,还是后方可以拼一拼。连山寨都不要了,一窝蜂冲下山去。
站在上方,李大志看得很真切,又吹起号角。没有办法联系,只好用号角声通风报信,几长几短的云云,也是李威的主意,从旗语里发明的。很得裴行俭赞赏。唐朝也有,只是没有李威这样分得细。
听到“号语”,李威立即下令,黑齿常之带着前锋军向山上冲来。没有遇到抵抗,石寨就拿了下来。然后黑齿常之示意,让大军向山岭上进发。此时僚人还在栅栏前拼命。本来唐朝的弓箭比起这些僚人的弓箭不知犀利多少倍,甚至许多僚人手中还是竹子做的箭头。“啪啪”,万箭齐飞不大可能,可也有几百支箭在飞,每飞一次就有许多僚人倒了下去。有的僚人也跑到栅栏前,连栅栏都没有攀登过去,就被栅栏里伸出的陌刀收割了。
功劳谁都想贪的,除了裴行俭这样云淡风轻的牛人外,黑齿常之派了一些人打扫山寨,亲自骑马向山下冲去。本来走投无路,看到身后又有唐朝大军冲下来,这些僚人很自觉,将手中兵器一扔,跪在地上投降了。
黑齿常之还想展示一下他高超的武力,看到这个情形,气急败坏地说了一句:“他大母的。”
但知道太子仁爱,只好愤愤不平地配合梁积寿捆绑战俘。
李威登上山顶时,山下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俘虏的盔甲兵器,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