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肠断竹马儿童 三(3 / 5)

兴唐 午后方晴 4388 字 2021-06-07

一些忌惮,只要这个度把握好了,不让皇上感到严重的危胁,那么有忌惮与无忌惮是两样的。

如果一点忌惮都没有,想废就废,其实也不妙的。

渐渐来到农田区。

大麦小麦收割完了,也进了仓。田野里是一片青绿,有高梁、粟、豆,还有桑、麻、葛。不过因为久未落雨,许多田野的青苗有些儿蔫,长势很不好。于是农民在担水,不停地浇灌。

“不是很妙啊。”李威说了一句。

众人表情都是沉重,狄仁杰说道:“这是河南,关中犹甚。”

即使长势不好,还在长着是么。可关中许多地方地皮干得开裂了,想种都没有办法种植下去。

姚元崇忽然道:“你们看哪里。”

指了远处一条小河,河两边因为不缺水,庄稼长势却很好。

众人一道走了过去,看到一个老农在锄禾,李威走过去,攀谈道:“老伯,你这地庄稼倒可。”

“这位郎君,地不是我的,是张明府家的地,我只是一个佃农。”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也就是某一个县县令家的田地。

狄仁杰摇了摇头。

“狄卿,你为何摇头?”

“殿下,你过来,臣对你说,”狄仁杰将李威引到一边,说道:“殿下,可知租庸调制?”

“知道。”以前不知道,来到唐朝后才知道的。

唐朝开国是均田制,一丁男授男百亩。所以有了这个制度,岁纳粟二石,言公田假人,所以谓租。很轻的租。一亩地只交两斤粮食。小农经济,自耕自织,国家又没有大规模的纺织作坊,于是每丁需输绢、绫、絁,不管那一样,二丈,绵三两。没有蚕桑的地方,输布二丈五,大多是麻或葛,麻三斤。

这个绵不是棉花,棉花有了,西域高昌,或者岭南都有,很少,因为纺织机落后,脱籽麻烦,脱完了籽,从皮棉到棉布又比麻葛蚕丝费工,于是知道保暖,普及率不高,价格更是昂贵。这是李威逛东市问到的,然而他也不知道纺织机该是什么样子,连黄道婆的那一种都不知道。倒是种植方法可以提高一些。可害怕父母忌惮,又不敢说了。

这个绵是指丝绵。

亦是很轻。

然后国家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劳力,比如水利,或者运送货物等等,也就是徭役,每丁一年定制二旬,也就是二十日,是无偿的义务劳动。若因故不能服役,可以日交三尺布庸代替。

至少在李威看来,很简便宜行。

还有其他的税务,那就不好了,在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