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和县,现在全部考证出来,虽在西宁东几百里外,可这是大道,无异隔了十万八千里。通承风岭,肯定不经过白土岭的。
其次就是石城山道,他的说法是从绥戎城白水军西南折六十里到定戎城,经七里,再到石城山,再经二三里地到赤岭(许多小说中将石城堡写在赤岭上,这是错误的写法)。
在这里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石城山道在唐朝成为主道,前期是湟北道。成为主道必然有主道的理由,就象筷子多用竹木,不用象牙,便宜。这里多经湟中,那么就有一点山多。若是还从湟北道走,道又难走,路程又远,为什么不走湟北道,非走石城山道?为什么后来吐蕃石城堡位置那么重要?
因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从石城山到鄯城未必是从湟北道经过,有一条直达的道路,是难走,可是很近。所以取代了湟北道,成为唐朝通往吐谷浑的干道。但一直没有考出来,严耕望依据是吐蕃的一次出兵,那不可信的,只是出兵,证明有那么一条道,但不是必然是这条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例不要太多。所以在书中直接略过。
第二部分就是主角与论赞婆之战。
论赞婆是这样分兵的,一部分兵力驻守各个关卡,一部分兵力从伏俟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俗名铁卡加古城,但只是吐谷浑重要城池,不是都城,有时候作为夏宫,都城是吐谷浑城,下文),一部分兵力是从青海湖东岸插向海北,想设下一个网子。
这是很正常的,薛仁贵就没有找到论钦陵主力军队所在,最后大败的。
唐朝军队稍稍复杂一点,先是李谨行高调派军从廓州(今循化县西黄河北岸甘都堂)到积石军(古浇河城,今青海贵德县境,黄河南岸)。黑齿常之出石城山,刘审礼出湟北道,是迷惑论赞婆的,然后向东北进军(到大拔斗谷大约有二百里路),利用吐蕃大军来不及反应,在大拔斗谷扎下大营,拱卫长宁川道与甘拔道、凉拔道安全,毕竟要等论钦陵回来,不能给他太多的腾挪空间。
薛讷从翠山道出,到承风岭(今贵德县尕让乡千户村附近,湟中拉脊山口,但还不是赤岭,往西才是赤岭),曹怀舜出结啰道,也就是从廓州到承风岭的道路,这条道路也不用质疑的,总长大约一百二十来里,在承风岭前与翠山道相会。
然后主角自己从黑峡川(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务镇镇西山一带,后来唐朝在此设了天成、振威二军),翻越了一些山脉,从这里到莫门道不远了,然后会聚了党项的一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