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着几十万党项人,有可能能抽调五万党项精兵。有了这些精兵,以及熟悉地形,又可以翻过积石山,吞灭白兰羌,将关卡修到紫山上。灭掉了白兰羌,吐谷浑等于是瓮中之鳖,唐朝想要怎么捉就怎么捉。这就避免了在大非川乌海扬短避长地死磕。当然,吐蕃不会坐视不管的,可是步步进逼,化野战为攻防战。耗也将吐蕃耗死了。可这首先要两个前提,第一个是九曲收复,屯田,不可能从关中将粮草运到积石山与紫山的,第二个就必须需要大量适合高山地形作战的将士。
实际上灭掉白兰部,吐蕃人只能死战,朝廷却不需要死战,只要从容据守关卡城堡坚守,从后方端掉吐谷浑,失去了吐谷浑,再加上内部的矛盾、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危机,吐蕃灭亡就不远了。至少能让吐蕃恢复到隋朝诸候分割的局面。
但这个目标有些远,有可能十年二十年才能实现,有可能一辈子实现不了。
可不管能不能实现,拉拢党项人却是有百利而一害的。
而且用唐兵替他们守城,立意更远。不能让党项人自己守,党项人之所以弱,是各部松散。一旦让他们自己来守,必须经常聚会分摊兵源与税务,那么就逐渐演变成统一的局面。一旦积石山下有了一个统一的党项人部族……
这个后果更糟糕的。虽然浪费财力与人力,却能挪出来大量的党项兵源征用,得永远大于失。
李威一个人也没有说,也没有人能猜出来,这些长老同样不行,往利武狐疑地问:“那你们唐朝需要我们党项人做什么?”
“做我们大唐的子民,享受我们大唐的文明,财富,海纳百川的包容。近的,只要求你们在我朝与吐蕃人作战时,尽量拖延出兵,若是出兵,也是敷衍作战。”
“这……”一起迟疑,似乎听起来付出很少,但回报却很多。
“请相信孤,孤身上也有鲜卑血脉。”这一句声音很小。
能大喊汉胡一家,顶多让那些名门世家耻笑,可符合唐朝的民族政策。但不能大声喊,我是鲜卑人的后代,那么有可能危及李氏皇室在中原的统治。其实李威也没有将自己视为鲜卑人,心里面还是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么就是同化,从文化种族上彻底抹杀原来的印记,要么直接抹杀,要么分化,使其彻底地不能强大起来。
但如裴行俭所说,这是一张好牌,看怎么打了。打得好,胜过五十万雄兵,因此小打打。
“是,”这些个长老全部“会意”。
几个人用了他们的语言交谈了一会,费听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