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横槊题诗 二(2 / 5)

兴唐 午后方晴 4163 字 2021-06-07

“这个主意好。”李贤脸上才露出笑容。这段时间,洛阳热闹,节日又多,许多外放有实权与影响力的宗室,大多数在这个正月回京述职。但找谁?心中逐磨了一下,不能见人就找,也丢了自己身份。首先得受父皇看重,也就是血缘要亲,高祖一脉都远了,第二岁数不能太年青,说话没有影响力。这一挑,只剩下几个对象。

想到这里,说道:“薛相公,现在我什么不说,只能说以后……”

“不敢,”薛元超心里面又冷哼一声,以后嘛……未必。

……

将册子拿过来,看了看。

不是钱多就能得到名额的,若是这个商人有许多恶劣的事迹,钱再多,也不会入选。毕竟挂了一个良商之名。除了这个参考条件外,那么就看谁的钱多。

各地将名单献了上来,在这两条基础上选拨了一百二十人,甲等五十名,乙等四十名,丙等三十名,本来是四四制的,可这一次参加的世家名门较多,不能象陇西李家,或者太原王家这样的家族变成乙等商人,会让人贻笑大方。当然,他们不会直接挂着李家王家郑家崔家的名义,都寻找了代理人。但朝中许多大臣心中皆有数的。

然后统计了一下,所得一百九十三万,这让许多大臣十分开心,是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可得的钱多,更默认了。李威还是不满,名额少,甚至主动放出风声,在海外建作坊朝廷还管不着,可以免税。再加上一个岛主,也让大家看到好处,放在后世,能挤破头了。

只能说明梁金柱一案确实多少带来一些消积的影响,后面朝廷主动派出狄仁杰审查,挽救了一些,否则更糟糕。第二也说明现在唐朝人在律令的影响,更重乡土。许多人抱着让我出海我就造船出海,但掏的钱不能太多,真出不了就不出。

立即同意,怕夜长梦多,能得一点是一点吧。

各个文书发用快马发放到各州县这些商人手中,将钱帛运往京城,让他们早一点准备。也拖不得,一直将消息保密,其实两渠经费渐渐用完,正等着这笔钱当作米来下锅。而且越早,海市税务增加,大后年的工程不提,看能不能将后年秋天开支纳平。也就是三门工程彻底竣工,这是实打实的功绩,也是李威最看重的。

处理完了,回到东宫。东宫却来了几个客人,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轨、相州刺史汉王李贞、襄州刺史纪王李慎。几个人来头皆不小,李元轨是李渊十四子,其母是张美人,出身也不贱,自小就多才多艺,按照辈份,李威得恭恭敬敬喊一声叔祖。李贞才能很差,与李明差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